首页 > 文章 > 神仙名录 > 葛巢甫

 葛巢甫

葛巢甫。东晋末著名道士,江苏句容人,为葛洪之曾孙。 据陶弘景《真诰·叙录》记载:葛巢甫以《灵宝五符》为主要思想素材,“造构《灵宝经》”。

灵宝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由东晋末年葛巢甫在造作“灵宝”类经典之后所肇建。葛巢甫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从孙,生当东晋晚期。

自从汉末黄巾失败,张鲁降曹后,曹操令天师部众北迁,天师道众逐散布天下。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道教活动的限制,五斗米道的发展暂时停滞。但是社会上的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师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跃,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与张道陵的天师道与陶弘景的上清派相比历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灵宝派。

所谓「葛氏道流派」辨析

甚麼是「葛氏道」?按小林正美的说法是:葛氏道始於三国吴的左慈,左慈以後,是葛玄、郑隐、葛洪、葛望、葛巢甫等,代代以葛氏一族为中心继承的道流……到刘宋末,葛氏道似就消失了。 

小林正美所谓「道流」,就是中国研究者通常所谓「道派」。他说:六朝时代江南存在著天师道、葛氏道和上清派三大道流。这裏所说的道流,是指共同尊尚特定的道典、共同信仰特定的神格、共同实践特定仙术的人派别和这些人的思想系脉。 5但是,用小林自己归纳的道流标准来衡量,所谓葛氏道并不符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辨析。

葛巢甫基本信仰的“灵宝经”大量汲取佛教教义,起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涅 灭度等,故而使它的成仙思想被染上浓重的佛学色彩。如《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云:“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这是佛教“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的思想,与道教原来提倡的爱身养生的宗旨大异其趣。既不爱身,也就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即身成仙,只追求积功累德,死后升入仙堂,或来世成仙。因此不少“灵宝经”宣扬所谓“灭度”“轮回”的成仙步骤,即要经过几死几生、若干轮回之后才能成仙。如《九天生神章经》云:“夫学上道,希慕神仙,及得尸解,灭度转轮,终归仙道。形与神同,不相远离,俱入道真。”《升玄内教经》云:“泥丸灭度,得免地官,魂神澄正,得升天堂,或补仙品,或生圣王,更相转轮,储积德行,行满福立,云舆乃迎。受度积功,非唯一生,志意不倦,克成仙王。”《诸天内音经》更假托天真皇人现身说法,叙述他经过六道轮回、九灭九生之后,才“凌超三界,位登天真。”

《度人经》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它虽不是道教中最古的经,而是晚至东晋末始出世,但它却被后世道士奉为“众经之祖宗。”它相当程度上奠定了南北朝后道教的尤其是其仙谱及宇宙论的面貌,唐初编篡《隋书》,其《经籍志》叙述道教原始,几乎全以《度人经》为据。对之注释、运用和衍演者历代都有,原书只1卷,至宋后竟衍至61卷之多,明正统《道藏》中乃被置于首经的地位,足见其对道教影响之巨了。

《度人经》为葛洪从孙葛巢甫所“造构”。但他依托的古《灵宝经》,却是葛氏家族中传承已久的。《度人经》的出现,标志着南方道教道风的重大变化。而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大量地吸取了古代印度的若干思想,诸如敬奉大梵、大谈劫运,构想三十二天等等。对此,学者已注意到了。通常,人们将这归于佛教的影响。但仔细读一下全经,便会发现,将其中的外来成分归于佛教的影响,是不确切的。它的真正来源,是古印度的婆罗门教思想。治道教有必要搞清这一点,搞清了它,道教教义中的一些问题方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


上一篇

陆修静
下一篇

葛洪

文章评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评论审核已开启 记住我的个人信息 回复后邮件通知我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