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神仙名录 > 刑天

 刑天

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和黄帝(一说天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了首级后,以自身双乳作眼、肚脐为嘴的形态存活,双手各持一柄利斧和一面盾牌作战。

  • 先秦时期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形夭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形夭与黄帝(或天帝)在此争夺神位,黄帝砍断了刑天的头,并将其埋葬在常羊之山中。于是刑天把胸前两个乳头化为一双眼睛,并将肚脐当成嘴巴,一手执斧一手拿盾,不停挥舞,再战黄帝)

西汉时期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西方有形残之尸”,东汉高诱注本:“一说曰:形残之尸,于是以两乳为目,腹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天神断其手,后天帝断其首也。”刘文典集解:“即《山海经》之形天也。古声天、残相近。”一本作“ 刑残 ”。(形残之尸正是《淮南子》对于刑天的另外一种解释,此书中说刑天残缺的尸身虽无头,却以自己两个乳头当做双眼,张开肚脐眼做嘴,手中操起盾斧左右舞动,继续与黄帝搏斗,刑天曾罹大刑,天神砍断刑天的手后,而天帝砍断刑天的头)

东晋时期

《读山海经》记载:“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形容失败了的刑天仍然挥舞着板斧和盾牌继续战斗,其刚毅不屈的精神依旧存在,也就是身残志坚的动力);在最初《山海经》的记载中原本作“形夭”,后由陶渊明改作“刑天”,后又由罗泌改作“邢天”。古时“形”、“刑”、“邢”三个形近字时有互通,“夭”异写为“天”亦变更。

宋朝时期

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卷三·妖异部》提到了一种无首民:“又曰: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是为无首民。” 《太平御览·四夷部·卷十八·西戎六》中也提到:“《外国图》曰:无首民,乃与帝争神,帝斩其首,敕之北,以乳为目,脐为口。去玉门三万里。”——原来,刑天被黄帝斩首之后,衍生出了一个部族,整个部族都是无首之人,他们被流放到玉门关外三万里,在那次大战中,整个无首民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由于形体残缺,被新的王权体系贬斥到蛮荒之地,无首民皆是刑天的后代,时过境迁之后,他们似乎已忘记了仇恨,按自己的方式,在不为人知的地带生活。《路史·后纪三》记载:“炎帝(神农)乃命邢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是曰《卜谋》。”(当炎帝还在统领天下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歌曲,炎帝曾命刑天创作过乐曲《扶犁》,又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下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坦斋通编(外五种)》引段成式《杂俎》记载:“天山有兽,名刑天。黄帝时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曰:‘吾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而舞不止。”(天山上有一种人形奇兽,名叫刑天。黄帝时常与炎帝争夺神权,刑天遭黄帝斩断脑袋,刑天非但不卒,反而说:“我要以双乳作为眼睛,以肚脐作为嘴。”不停挥舞手中的盾牌和大斧);而始改“形夭”为“刑天”的宋人曾看到的本子,是将“形夭舞干戚”写作“形夭无千岁”。北宋宣和六年,曾纮于《陶靖节集》后作跋提出了他的看法: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有“形夭无千岁,猛志固有在”(形夭断头不断志)之句,竟莫晓其意,后读《山海经》记载:“刑天,兽名也,好衔干戚而舞。”乃知五字皆错。形夭乃是刑天,无千岁乃是舞干戚,如此乃与下句相协。南宋时,周必大于《二老堂诗话》书中提出反驳,他认为:余谓纮说固善,然靖节此题十三篇,大概篇指一事。如前篇终始记夸父,则此篇恐专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无千岁之寿,而猛志常在,化去不悔。”若并指刑天,似不相续,又况末句云:“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何预干戚之猛耶?(只是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了!精卫鸟衔着小木石,将要用它去填塞东海。刑天挥舞着盾牌和大斧,就算头被砍掉,猛烈的意志却依然常在。活着已经毫不畏惧,死去也决不反悔。只留着昔日的壮志,复生哪又可期待)

明清时期

在传世的《山海经》图本画像中,刑天的形象正如记载中描述的乳眼肚脐嘴,如明末蒋应镐绘图本。清刻本《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配图中刑天的躯干正面变成了人脸,脑袋与脖颈全失,只有一个齐整平直的断茬,其他图本中都有略微凸起的弧度,除了成或因图本,其他皆是右手高举斧子,左手托举盾牌,左足着地,右足抬起,正跃跃欲试,展现出向前跨步的姿态。

清代《山海经注》记载:“旧本俱作‘形夭’,按唐《等慈寺碑》正作‘形夭’。依义夭长于天,始知陶诗‘形夭无千岁’,‘千岁’则‘干戚’之伪,‘形夭’是也。”清中叶之际,陶澍重刊《陶靖节集》,他倾向曾纮之说:“既云夭矣,何又云‘无千岁’?夭与千岁,相去何啻彭殇?”清郝懿行看到的《太平御览》卷五百五十五引《山海经》作“形天”(见《山海经笺疏》巴蜀书社影印还读楼刊本)。又袁珂先生《山海经校释》记载:“惟作形天、刑夭不可通。”那么袁珂先生所见本子也有作“刑夭”的。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陶潜此诗写成后,“刑天舞干戚”一词,因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郭沫若先生《读书札记四则》中为了坚持“形夭无千岁”(谓“形天肉体虽然夭折了,没有活到一千岁,但勇猛的精神却可长垂不灭的”)。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阿公偶问余刑天干戚事,余举山海经以对……忽一骑驰而至,鞍上人有身无首,其目在两乳,其口在脐,语啁哳自脐出,虽不可辨,然观其手所指画,似言鹿其所射,不应夺之也。从骑皆震慑失次,台吉素有胆,亦指画示以彼射未仆,此箭乃获,当剖而均分。其人会意,亦似首肯,竟持半鹿而去。不知其是何部族,居于何地,据其形状,岂非刑天之遗类欤?”(无首民是一种生活在深山里的怪人,它们像传说的中刑天氏,没有头部,眼睛长在乳头处,嘴巴则是长在肚脐眼处,还会发吱吱的声音来交流。它们会骑马,会试图和人类交流,可以说除了没有头部外,其它方面几乎和人类一样了);袁枚的《续子不语》卷一中提到了一个海外的“刑天国”,似可与《太平御览》中的“无首民”遥相呼应。据袁枚称,这是温州府的海商王谦光所讲述的亲身经历,王谦光出海经商,曾飘到了一个海岛,岛上男女千余人:“皆肥短无头,以两乳作眼,闪闪欲动,以脐作口,取食物至前,吸而啖之,声啾啾不可辨”,这些无首人看到王谦光有头,都争相用舌头舔他,王谦光大惊,赶忙奔到了山顶,和他的同伴们一起扔石头驱赶无首人,终于把这些怪物驱散。后来有博物君子岁王谦光说:“此《山海经》所载刑天氏也。”(可知刑天曾为部落首领)


上一篇

仓颉
下一篇

嫘祖

文章评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评论审核已开启 记住我的个人信息 回复后邮件通知我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