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山海河川 > 委羽山

 委羽山

委羽山,道教山名。一名俱依山,又名龟兹山,亦称龟山。

明万历《黄岩县志》载:上古周代刘奉林在此修炼得道,控鹤轻举,鹤尝坠翮,委坠此间,遂成此山,故而得名。山间林茂竹翠,草花飘香,溪水潺潺,百鸟争鸣,宛如仙境。唐代已成道教胜地;宋代达鼎盛时期,时山间道观之中藏经千卷,四季云游道士不绝。元时委羽山遂渐成为全真道场。山中著名道教名胜古迹有大有宫、大有空明洞等;大有宫创建年代不详,为浙江著名道教宫观。

大有空明洞,据《云笈七签》卷二七《洞天福地》记载,为道教大洞天之中的第二洞天。洞口高 2 米多,洞内清幽深邃,传说与东海龙宫相通。天下第二洞天委羽洞,在委羽山东北麓,号“大有空明之天”。因刘奉林,号“大有真人”在此得道,控鹤轻举,故名。其洞深不可测,旧传有道士负烛一箧燃入洞中,行数日烛尽,遂燃指继之,闻橹声而返,疑与东海相通。宋淳熙问,天台樵夫入山见小木竖直芬芳,识者日:此白苗木也,殆必神物。复寻故处不得,失脚坠一穴中,行二日许,乃从委羽山洞出。

南宋庞元英《读薮》中曾记其事,云:“有天台樵夫失足坠穴中,行二日,乃从委羽山出。”

宋太常寺少卿谢伋《重修委羽洞观记》载:“台之黄岩南五里,有山曰,委羽,山北有洞,父老相传数年前有青衣童子戏洞口,居人以溷秽之,后竟不见。”

又《委羽山志》载:“有群女暴衣洞口,或逍遥于松杉竹柏之下,遥望之形色婉媚,即之不可得。昏暮或叩里人门,求水火觇之,迤逦从洞中去。里人怪之,秽其处,越日,其家火,室庐一空,自是不复见矣。”

元文史学家陶宗仪在《辍耕绿》中曰:见长老言,尝有素服靓妆,飘飘若仙之女者。当风清月白时,则逍遥乎松杉竹柏之下,或时变叩里人门求水火。里人所居,去洞所不能百步,异其状,密觇之。迤逦从洞中去,里人以为怪,粪其地。越数日,里人家夜失火,势张甚,不可灭。室于一空,妻子仅以身免,遂离他处。识者以为厌秽仙境,故致此奇祸,自是仙女不复出矣。余幼时尚见里人故址,至今有欲得方石者,裹粮撮许,往洞口撒之,随意拾地上土,则有石在土中,不尔绝无有也。洞口有刘奉林碑刻像,年久残剥。元至正间道士严中曾重立。后有牧童戏于下,以石击右目,目随剥落,童惧逃归,迨至门,右目痛甚,遂亡。


上一篇

覆船山
下一篇

王屋山

文章评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评论审核已开启 记住我的个人信息 回复后邮件通知我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