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神仙名录 > 容成氏

 容成氏

容成氏,是中国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黄帝大臣,发明历法。 北周 庾信《贺平邺都表》:“沉雄内断,不劳谋於 力牧 ;天策勇决,无待问於 容成 。”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萝山》之十四:“ 空同 未出人间世,更听 容成 说大丹。”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时期,有一个世代袭号的容成氏族部落,因其首领传说为仙人,黄帝、老子皆曾拜他为师,故研究者甚少。我们认为对传说人物容成氏很有全面、系统研究的必要,这对进一步认识远古人物流变和充实氏族社会史有着重要意义。

三皇人物有十多种说法,包括的传说人物很多,古今学者公认的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约处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与中期阶段(8000-5000年前)。五帝的人物也说法不一,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及舜为“五帝”,约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5000-2070年前)。大容氏及其后裔容成氏之氏族或部落,就延续在这一较长的历史阶段。

1、大容氏与容成氏

《姓氏词典》引《新纂氏族笺释》注:“容姓出自大容氏。”大容氏部落后派生出容成氏族,即中国传说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庄子·胠箧》篇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结绳记事是渔猎经济时代先民的记事方法,说明容成氏约处在伏羲氏前后。《春秋元命苞》云:“庸成氏八世。”《庄子·胠箧》篇又云:容成至神农氏时期,先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注:“此十二氏皆古帝王。”容成氏世代以此为号,任氏族或部落首领。

女娲氏去世后,容成氏去世后,容成氏(不知何代)还曾为“王”,成为当时天下氏族“盟主”。容成氏的部落居住和活动区域在容城(今属河北)一带。传至炎帝末代时,容成氏族部落适居于空桐(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古代人不明白传说人物的世代为“一个号”,便说他们是神仙,长生不老。陈士元《姓觿》曰:“《路史》云:(庸),‘古帝容成氏之后。’《韩非子》有容成子。《列子》云:‘黄帝与容成子居空桐之上。’《庄子》云:‘老子师容成’。”《列仙传》云:“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集韵》则认为容成是高阳氏八恺之一的“仲容之后”。《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仲容之国”。可见在春秋、战国时,容成氏的传说已相当广泛。黄帝东迁涿鹿(今属河北),容成为臣,部落复迁回容城。

2、容成子世代的事迹

大容氏的踪迹已无法知晓,容成氏传至黄帝之臣的时代,事迹较明。张澍补注的《世本》中说:“容成作调历,宋衷注:‘容成,黄帝之臣。’澍按容成因五量,治五气,起消息,察发敛,作调历,岁纪甲寅,日纪甲子而时节定”。“《史记·索隐》曰:《世本》及《律历》云:黄帝使……‘容成综斯六术而著调历。’《后汉书》注引《博物志》云:‘容成氏作历,黄帝史官’。”《汉书·艺文志》载有《容成子》14篇、《容成阴道》26卷。何光岳释:“虽然这两部古籍都系春秋战国时人所假托之作,却也说明容成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著名氏族部落。而且他们在上古时代,文化很发达,已经够造历法。舜时的八恺之一仲容氏,也是容成氏的支系。据此看来,容成氏属于黄帝系部族集团的成员。”

(1)其祖先容成氏时,还没有族属。《穆天子传》有“容氏国”。丁山注:容氏国在河北容城县。《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曾和炎帝榆罔联合,与蚩大战于阪泉(今河北怀来)、涿鹿(今属河北)之野。容成子既为黄帝之“臣”,那么就必然跟随,氏族部落自然是早已迁居于汉代置的容城县(在今怀来、涿鹿之南)。容氏国约建立于夏朝。直到夏末商初,容氏国才迁至今河南修武县。

3、商王灭容氏国役其民为奴隶。

容、庸古音近通用,而庸是出自容,比容成氏要晚(商代甲骨文已有庸字),系商灭容氏国后,强将余民作修筑城的奴隶之义(同墉或鄘)。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下卷《释庸》云:“西周铜器《韵簋》的‘先虎臣后庸’,以庸为奴隶。《尔雅·释诂》训庸为劳。《史记·陈胜吴广世家》的‘尝与人佣耕’,《索隐》引《广雅》训佣(佣)为役,佣即庸的后起字。《楚辞·怀沙》的‘固庸态也’,王(逸)注训为‘厮贱之人’。庸训为劳为役为厮贱之人,均是被奴役之义。”《诗·大雅·崧高》云:“以作尔庸。”注云:“庸,城也。”《路史·前纪五》云:“庸成氏,庸成者,垣墉城郭也。”朱起凤《辞通· ·庸》云:“容、庸同声同用。《庄子·胠箧篇》:‘容成氏’。《六韬·大明篇》作‘庸成氏’,是其例也。”顾实《结绳而治时代之文书》云:“容成氏即庸成氏,《穆天子传》称:‘群玉之山,庸成氏之所守,先王之策府’。”简言之,容成氏的后裔为商王作修城的奴隶,始称“庸”,后以参与修筑殷都(在今河南安阳)有功,复被商王封为庸国(又写作鄘)。王应麟《诗地理考》卷一云:“鄘城,即鄘国”,“本庸姓之国”。光绪《彭县志》卷一《沿革志》:“庸城县在今怀庆府修武县。”怀庆府修武县即今河南修武。庸国善于铸造大钟,常向王室献宝,得到信任,被封为诸侯国,便加“邑”偏旁而称“鄘”。“因为大钟的响声‘庸庸’,与大鼓的响声‘彭彭’一样,象征雄伟,这个庸的图腾便成为国号。后人于庸字加金旁成为镛字。以上对于容成、容城、庸成、庸城、墉、鄘、滽、佣、镛的考证和解释,就是庸国取名的来源和发展。”

(2)庸国日益强盛,位于殷都西南,引起王室不安,强行将其迁于秦岭东部余脉熊耳山一带(今河南卢氏县)。《水经注·河水》云:“河水又东合庸庸之水,水出河东垣县宜苏山,俗谓之长泉水。”卢氏县此水(又写作滽)之名,就以庸国迁此而得名。没有多久,庸国君为避商王征伐,又带领国人翻越秦岭,迁居于梁州东,仍称庸国(今陕西山阳县至安康)。战国时期秦曾在庸国故也(今山阳)置上庸县。商王封贵族于故庸国地,称鄘诸侯国。


上一篇

赤松子
下一篇

庄子

文章评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评论审核已开启 记住我的个人信息 回复后邮件通知我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