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闻仲 |
下一篇 王处一 |
郝大通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郝大通(1140年1月24日-1212年),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生于金熙宗天眷(1138—1141年)三年(1140年)正月初三日(1140年1月24日)。家世为宦族,故富饶。少孤,事母甚孝。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从关西至宁海传播全真教,见其资禀高古,聪颖不凡,有意感化其出家修道,连背肆而坐。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答曰:“君何不回头耶?”郝颇为所动,遂闭卜肆,前知返盖其根本知觉,分上夙有薰人三力故耳。”郝恍然大悟,忽忙下拜。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遂于次年(1168年)母逝后,弃尽财物,入于昆嵛山烟霞洞师王重阳学道。重阳乃喝之名曰:璘,号恬然子,后又更名为大通。时重阳解衲衣去其袖与之曰:“匆患无袖,汝当自成,善传法之意也。”大通连携瓦罐终日乞食于市。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大定九年(1169年),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随王重阳西行传道,留大通与玉阳(王处一)隐居于铁查山云光洞。大定十一年(1171年),闻王重阳登仙,马、谭、刘、丘已入关,遂西游访之。意与四人共结庐守孝,因处端以“随人脚跟转可乎”之言激之,遂离开终南山刘蒋村。至歧山遇神人授以《易》之大义。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大定十五年(1175年)乙未乞食于沃州,顿悟重阳秘语,涣然开发,遂默然静坐于石桥下,终日不语,常与小儿辈嬉戏,饥渴不求,寒暑不变,人馈则食,不馈则否。河水泛滥而不动,亦不伤;亲戚看之而不答,亦不收赠,如此者六年,人呼不语先生。如是水火颠倒,阴阳和合,九转还丹之功乃成,遂忻然而起,杖屦北游于真定、邢、洛间,在滦城经神人受在《易》秘义后,开堂演道,远近常听者达数百人。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于是广招弟子,以度人利物为已任,四下闻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教流派——华山派。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拥有范圆曦、王志谨、徐志根、张志信、姬志真、孙履道等弟子。天人之蕴奥,昔贤所未发。大定中(1209—1211年),赐号“广宁全道太古真人”。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其创立的新道派称为华山派。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著作颇丰,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太易图》等,今见《道藏》中的《太古集》录有《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周易象图》、《金丹诗》等。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