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仙山名川 > 扶桑

 扶

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扶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树组成。太阳女神羲和大神为她的儿子金乌(三足乌鸦,太阳之灵)从此处驾车升起。也说是神界,人间,冥界的连通大门,只是大羿站在上面射日,将其踩断,人神冥三界才难以联络的。

关于扶的来历,古文献多有记载。

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扶,在东海之东岸,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广狭浩瀚,与东海等。扶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叶皆如,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由前引资料看,扶生长所在或东海之东的碧海中,或海外以东的汤谷亦或大荒之东的汤谷,但无论碧海还是汤谷,其方位公认为东方的某一处所在。从文献透露的信息看,碧海和汤谷应为同一所在,同时,扶与扶木也是一回事,应通称为扶木。

需要是神话产生的内在动力。

在神话传说中,扶是太阳栖息的神树,而太阳是用乌鸦来搭载的。既有载日乌鸦,人们很自然会把乌鸦与树联系起来,而这树又是供太阳休息的,只能是神树,于是扶树应运而生。可见扶的产生当在载日乌出现之后或同时。

《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把羿射十日定在唐尧时代,那么扶的产生必然在唐尧之前或同时。但郭沫若先生认为数目的十进位制代表相当高度的文化,射日故事很可能产生在奴隶制的商代(参见郭沫若《出土文物二、三事》第47页)。因此认为扶神话的产生不会迟于商代。

关于扶木,其形状说法不同。

《海内十洲记》认为:“扶,变化万端,盖无常形,亦能分形为百身。”又有:“其树虽大,其叶椹(实)故如中夏之,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绝甘香美”。

《山海经》以为有枝:“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玄中记》遗文则以为无枝:“天下之高者,扶无枝木焉,上至于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从洛阳汉画像砖上的扶木来看,似乎也有干无枝,叶盘蜿而屈,叶为三轮,每轮左右为六叶,最下一轮之右有一拳一足而立展双翼欲飞的鸟(参见黄明兰《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概述》)。

而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上的扶,则似乎有干无枝,海带状叶,直接从干侧斜上方伸展(参见《南阳汉代画像石》图版334)。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中,所绘扶,枝盘蜿错综缠绕,有叶拳状翘生,线条流畅,描绘精细,使用了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对比强烈,色彩绚烂(参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

在河南济源县轵成泗涧沟汉墓曾出土一株陶扶树,通体施釉,上绿下黄,树顶站一大鸟,树枝九出,约略以三枝为一轮,枝端有叶上翘。

综上可以看出,扶并无固定的形状,但都与太阳的神话紧密相关,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古史中与太阳神话直接相关的奇木神树,如大木、奇木、若木等都应归入扶木之列。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木也。”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也。”。

《太平御览·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

综合各文献和传说,有关“扶树”的故事是这样的:远古时期,在海内东方,有一棵巨大的树,名扶树。高三百里(一说高三千里),沿着这棵树可以攀登到天上去,所以又名通天神树。树上常年住着十个太阳,每天有一个太阳出去工作,其余九个在树上休息,他们轮流工作,每个太阳都由一只三足乌(鸟)托负着在天上运行。日复一日,每十天一轮。(所以国历有“十日”旬之俗。)有一天,不知为何,十个太阳一齐飞上了天空,强烈的阳光和高温使地面干旱焦渴,晒焦了庄稼,把求雨的女巫也晒死了,导致空前大旱。民不聊生,人类苦难重重。天帝了解此情后,就派羿去帮助人类。给了他一捆白色的箭和一张金色的弓。羿来到人间后,开弓射日,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射死了日中的三足鸟,并看见日中鸟的羽毛掉下来了。只留下了一个太阳。于是,大地又恢复了生机。这便是传至久远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扶树”表现的是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


上一篇

龙伯国
下一篇

归墟

文章评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评论审核已开启 记住我的个人信息 回复后邮件通知我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