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山海河川 > 大酉山洞天

 大酉洞天

相传4000多年前,在沅水东南枉渚河口的一座大上(今常德德)隐居一位儒雅之士,叫善卷。尧南巡洞庭苍梧时,曾上拜问善卷先生许多治理天下的大事。先生的侃侃而谈,令尧非常感动与佩服,遂拜善卷为师。尧老了,将位让于舜。舜知善卷为尧之师,欲将位禅让于善卷,善卷婉拒,并从此藏入深过着

归隐生活,直至仙逝。史料记载:“善卷,枉渚人,帝尧南巡时拜善卷为师,形为一代贤君。尧死后传位于舜,因善卷为尧之师,故欲让贤于善卷,善卷不受。”《广湖南考古略》载:“善卷古贤人,尧北面事之,舜以天下让善卷。卷曰‘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德。予何以天下为哉?’遂入深莫知其处。”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文学家、哲学家和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中途改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途经辰溪慕名上祭拜善卷墓和善卷祠。想到岁月悠悠,人杰地灵的大酉,诗人有感而发,韵叹:“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从己治,我已安林薮。道为自然福,名是无穷寿。仙缘在此,赞者常回首。”

相传,大酉首开西周穆王在大酉的二酉洞中藏书之先河。穆天子死后,葬于辰溪大酉。《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八十一之四十七》载:“周穆王陵在辰溪县钟鼓。”钟鼓,系大酉主峰,俗称“羊牯垴”。状若大钟鼎立,故又名‘钟’,昔穆王藏书于城南大酉洞内,崖壁立万仞,临江鼎立如鼓,故而又名‘鼓’(今龟)。”此二合称“钟鼓”。中有洞,名钟鼓洞。见《通志·卷十二》载:“钟鼓洞在县南,龟石壁峭立,入数十步,二石悬焉,扣之作钟鼓声。”洞内有明代哲学家、礼部尚书王守仁(又名王阳明)的石刻题咏:“见说水南多异迹,岸头时有钟鼓声。”在周穆王陵钟鼓的四周,有大酉九峰鼎立。九峰中世传有九穴,穴中藏有西周穆王的国史文书,古又称“九丘”。见《唐孔颖达疏引·尚书志》载:“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皆聚此书也。”又见《辰溪县志·卷之三十四·明太仆满朝荐·丙寅春遍游大酉洞》云:“纵横玉荀积三岛,宛委烟衢彻九丘。”

秦博士伏胜,避秦廷“焚书坑儒”而不远千里将书藏于大酉的二酉洞(大酉洞、小酉洞)中。《辰溪县志》载:“大酉洞去邑治里许。在龟南。旧传有七十五石室,琴案棋局,石床丹墀具焉,盖仙灵之宅也。”见《辰溪旧志·古八景》云:“昔秦人藏书室。”为此,大酉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

《太平广记》载:大酉洞列为“天下道教三十六洞之第二十六洞,号妙华洞。”

为张果炼丹修道的古遗址。张果又名张果老,唐龙标县(今黔阳县)人,出身于一个以放排撑船为生的贫寒家庭。其父死后,他随母寄住于龙标重阳溪村,是传说中的“八道仙之一。”张果老心地善良,以孝著名,他做事执着,悟性极高。传说他遵循仙翁指点,潜心在辰阳龟大酉洞内炼丹修道。由于痴迷与执着,历行数年寒来暑往,他终于修成正果。《辞海》载:“唐玄宗时,召张果至京师,演示种种法术,授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辰州府志》载:“丹在南门外西,辰、沅交汇处,壁立万仞。上有庵,窗棂映水,碧风清,顶有果老丹池。”《辰溪县志·川卷五》云:“唐时,张果老隐大酉曾炼丹药于此地,今炼丹池在丹头,故又名丹。”


上一篇

麻姑山洞天
下一篇

幕阜山洞天

文章评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评论审核已开启 记住我的个人信息 回复后邮件通知我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