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十

 您搜索的关键字:

《括地志》是舆地类史籍。又名《魏王泰坤元录》、《贞观地记》、《贞观地志》、《魏王地记》、《括地象》,是记述唐贞观年间疆域政区的地理书。唐李泰主修,萧德言等撰。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以州为单位,分述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括地志》融合了《汉书·地理志》、顾野王《舆地志》两本书的编纂技术,创立新的地理书框架。全书按贞观道排比358州。李泰于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38年)奏请修撰《括地志》是唐王朝对全国政区进行改革,将全国划分为10道358州(内含41个都督府)1551县。魏王李泰以此为纲,编著了一部全面反映盛唐时代行政区划和地理情况的专书,贞观六 ...

阅读全文

《伊尹说》,战国志异小说。撰人不详。余嘉锡认为是战国人搜合丛残小语,托之伊尹 (见《余嘉锡论学杂著·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类著录,二七篇,今佚。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谓《吕氏春秋·本味篇》即出于小说家之《伊尹说》。伊尹,汤相,他的传说,先秦书中多有记述。流行最广的是伊尹为庖说汤的传说。出于《伊尹说》的《吕览·本味篇》则详记为:“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 ‘臼出水而东走,毋顾。’ 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桑空之故也。长 ...

阅读全文

《汲冢琐语》是杂史体志怪小说,本作者不详,大致在战国中期以前,有遗文20余则,较完整的只有五、六则;为“汲冢书”之一种,至南宋已亡佚。《汲冢琐语》杂史体志怪小说,作者不详。为“汲冢书”之一种,至南宋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是辑佚本。有遗文20余则,较完整的只有五、六则。成书时代,大致在战国中期以前。内容取材于历史又杂以浓厚的虚幻成分,侈谈梦验、祥妖、预言吉凶,多涉鬼神。表现形式是“残丛小语”,一事一则,内容不断变换,读来轻松有味。记事虽短,而首尾完整,着重写人物言行,颇能表达人物的特定情绪和形象的特征。如“晋冶氏女徒”,描写女奴美丽的梦幻,抒情味很浓。 ...

阅读全文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黄帝阴符经》与《混元阳符经》相配,论涉养生要旨、气功、八卦、天文历法等方面。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作为一部高度精炼的道教经书,《黄帝阴符经》正如其他许多具有理性精神之道教学者所撰之作品一样,不是简单因袭易学义理派的言辞,而是运用其义理思维,以《易》通《老》,演述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 ...

阅读全文

《归藏》是《三易》之一,与《连山》《周易》统称为《三易》。该易书是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有四。”意思是说《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连山》、《归藏》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有说《连山》与《归藏》不是失传了,而是被改了名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或其它名称。案《归藏》之名,现存文献最早见载于《周礼》和《山海经》。《周礼·春官·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是中国古文化的典籍,历来人们认为 ...

阅读全文

《孔氏志怪》是孔氏编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所记大抵为东汉至晋鬼怪之事,语多简短,唯卢充与崔少府亡女恋爱一则,篇幅既广,事复曲折多变,颇具情味。今有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凡则。其中“南方落民”一则引自《西阳杂俎》卷四,作《于氏志怪》,鲁迅以为“于氏疑是孔氏之讹”。又赵景深从《事类赋》检得《古小说钩沉》未收佚文五则,载所著《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 ...

阅读全文

《右台仙馆笔记》,全书共六卷,收轶闻异事六百余篇,文笔简练,叙事生动曲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本书以供研究者参考、借鉴。仿《搜神记》、《述异记》笔法,集一时见闻成是书。六百余篇,约二六万八千字。多考证之笔,广征博引,必以古事为准绳,不免迂腐。纪昀笔记“不绘画横陈”,而本书则有不少篇幅记述男女情事,且有“横陈”二字。记浙东“抢婚”、“典妻”,上海“放鹁鸽”,苏州“仙人跳”等事,可借以了解当时婚姻陋俗。内容虽未脱狐鬼之谈,然较之他书,人事渐多。多取材市井传闻,表现了城市生活的诸方面。有些作品直斥时弊, 如卷一《刑阿金》、《王惠芳》反映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害。 ...

阅读全文

《影谭》是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四卷三一篇。题“清海昌管世灏月楣氏著”。作者管世灏,字月楣,浙江海宁人。成书于清嘉庆六年(1801)。书名“影谭”,意即“影响附和之谈”(《自序》)。作者一直引蒲松龄等一些科场蹭蹬、落魄失意士子为同道。其叔祖管题雁在为《影谭》作序述及世灏身世时同情地为其抱不平:是书“雅洁如才鬼记,纵横如剑侠传”。嬉笑怒骂,狂豪诞奇。辄以“梦幻泡影,聊破其形影相吊之闷”。该书有意仿《聊斋志异》而寄托孤愤之情。《虎变》重在揭发人性善恶之变迁,又在人性善恶之变迁过程中揭露出人中之虎狼恶类。《酆都县洞》将人鬼倒置,叙人入鬼域也会像鬼妖在人间一样任意妄为,旨在揭露黑暗世间人心贪狠比 ...

阅读全文

《萤窗异草》是清代长白浩歌子(庆兰)著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一名《聊斋剩稿》。分初编、二编、三编,各四卷,共二卷,成书于清乾隆年间。该作品有长篇幅的传奇体小说,也有短小的笔记体小说,文笔细致,情节曲折,富有想象力。受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多有人与花妖狐魅幻化者相恋的情节,描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比重较大,也有淫秽等芜杂的内容,但仍不失为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5]此书在艺术上有值得称道之处,对研究清代小说创作和了解当时社会情况有一定参考作用。该书内容多为描写男女之间爱情。其中既有纯洁、健康的爱情故事,也有淫秽色情的描写。如《桃叶仙》写人与狐的恋爱与婚姻,《梁少梅》写人与鬼相爱,得到群狐的帮助。尤以 ...

阅读全文

《蟫史》(yín shǐ)是清代乾、嘉年间的文人屠绅(号磊砢山人)所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清代中叶社会为背景,叙写甘鼎、桑蜎等为首的官兵在诸异人的襄助下,先后平定了广州王汴天化、交人屈蚝,五苗、川陕五斗教以及交址馗形等叛乱。其主要倾向是歪曲、诬蔑兄弟民族和起义群众,歌颂为王前驱、功成身退的理想人物,巩固封建统治。但也多少批判了当时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官场。小说情节离奇,人物怪诞,文彩华艳而平板艰涩,是文言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写了二百三余个人物,性格较鲜明者有甘鼎、桑蜎、娄万赤等人。书叙闽人桑蠋生出海落水,漂到甲子石外的海边,被人救起,引见指挥使甘鼎,遂入其幕。甘鼎根据桑蠋生所提供的图纸筑成 ...

阅读全文

《夜雨秋灯录》,清小说家、戏剧家宣鼎著,成书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原版真本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该书是清代文言小说压卷之作。《夜雨秋灯录》全书8卷,共115篇,各卷篇章不一,内容多是神奇怪诞、扑朔迷离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反映社会现实,描摹人情世态,抒发人生感慨,传布劝善之道,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清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其中,有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有的揭露黑暗吏治,讽刺时弊,有的歌颂豪侠。成就最高的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如《麻疯女邱丽玉》等篇。此外,《夜雨秋灯录》中至少几种被改编成戏曲,流传于今,如《病玉缘》、《捆仙索》等,已经成为传统剧目。《夜雨秋灯录》是作者长期漂 ...

阅读全文

《夜谭随录》是清代和邦额著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一百四一篇,成书于清乾隆年间。该书内容主要是谈狐说鬼,一部分得自民间传说,一部分采自他书。书中一部分作品富有社会意义,揭露了统治阶级骄奢残暴的本质,如《铁公鸡》《新安富人》《某王子》等。一部分写人妖相爱的故事,表现了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的爱情理想与追求。但书中因果报应和封建礼教思想也时有流露。全书半为传奇体,半为笔记体。其主要内容描写了满族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揭露抨击了社会怪状、黑暗时政。其次对西北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北京街肆奇闻也多有涉及。如《某马甲》描述一满族旗兵家庭生活困苦,妻子难以为生,为鬼所缠,几欲悬梁自尽,《谭丸》篇 ...

阅读全文

《谐铎》是清代沈起凤著文言短篇志怪类笔记小说集,正集二卷一百二二篇;续集一卷,残存不满篇。 成书于清乾隆五六年(1791)。书名《谐铎》意思就是寓劝诫于嬉笑言谈之中。这一百二篇文言短作以诙谐幽默、寓庄于谐、寓教于乐、讽谏劝善的方式描绘了人间百态,把社会的腐败、人世的险恶展现地淋漓尽致。从艺术上看,《谐铎》发扬了文言小说要言不烦、笔力集中的特点,而作者所追求的“谐趣”,体现在情节的戏剧化、故事的荒诞化上,则形成了独特的幽默意境,作者通过对比、夸张、象征的手段,加强了讽刺的效果,深化了对社会现实的揭露语言清新明快,文采斐然。所收故事,虽为鬼神精怪,但皆为借题发挥,解剖社会病态,揭露世态炎 ...

阅读全文

《挑灯新录》是清代荆园居士撰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六卷六篇。成书于清嘉庆六年(1811)左右。该书属于通俗传奇小说,其情节套路、风格趣味均与宋明话本或拟话本相近。如《罗姓少年》叙罗生与陈秀姑私下成亲,被告到官府,反得县官偏袒,将原婚判离,情节类似于《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陈生》叙陈生贫寒,某富商欲悔婚约,陈得县令之助,不仅娶了其女儿,还获得富商巨额馈赠。另一些篇目,如《夏雪郎》等,仿效才子佳人小说,亦表现出走向世俗的品格。此书对清代官场的昏庸和黑暗多有揭露。《失印》中叙述两位官员因好色而丢失宫印的丑事。《秀娘》叙明天启间,宁州富豪沈虎,为争水打死乡民张石一,又勾结宫府,张家欲诉无门 ...

阅读全文

《淞隐漫录》,又名《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清 王韬刻印于光绪初年(1885年)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各篇原发表在上海《申报》副刊《画报》,历时三年余。《淞隐漫录》的体裁和题材都仿照蒲松龄《聊斋志异》,但取材范围较《聊斋志异》广,包括多篇关于日本艺妓(《记日本女子阿传事》、《柳桥艳迹》、《桥北七名花谱》、《东瀛才女》)和欧洲美女(《媚丽小传》)的故事。《淞隐漫录》是王韬“追忆三年来所见所闻,可歌可愕之事,聊记一,或触前尘,或发旧恨...时与泪痕狼藉相间。”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