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山

 您搜索的关键字:

 乘黄

乘黄,又名飞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马。据《海经·海外西经》记载:白民之国有乘黄,长得像狐,背上有角,毛色是黄的,乘者增寿二千岁。先秦时期,《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古人受命为王的,总是龙龟来临,黄河出现河图,洛水出书,地出乘黄神马。现在三种祥瑞都没有,纵然受命为王,岂不是一种错误吗?)《海经·海外西经》记载:“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乘黄样子似狐狸,背上有角。)《逸周书·王会解》:“白民乘黄,乘黄者似狐,其背有两角。”(白民国的乘黄好像狐狸,背有角。)西汉时期 ...

阅读全文

 琼枝

琼枝,为传说中的玉树,出自于《楚辞·离骚》。《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洪兴祖 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琳琅为实。”明 杨慎 《艺林伐·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 ...

阅读全文

 玉荣

玉荣,玉花,出处为《寿封庶子徐公八十》。《海经·西经》:“ 黄帝 乃取 峚 之玉荣,而投之钟 之阳。” 郭璞 注:“谓玉华也。”《穆天子传》卷二:“天子於是得玉荣枝斯之英。”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七:“凤林采珠实,龙种玉荣。”明 李东阳 《寿封庶子徐公八十》诗:“撷玉荣於 峚 ,擣沙砾於 卢莫 。” ...

阅读全文

 玉膏

玉膏,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海经·西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飨。”郭璞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汉·张衡《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名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明·无名氏《金雀记·定婚》:“天台有路通 蓬岛 ,绝胜 裴航 碾玉膏。”宋·苏轼《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鲫堆盘荇菜鲜。”《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 ...

阅读全文

不死树,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树,人食之可得长生,出自《海经·大荒南经》。《海经·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 阿 姓,甘木是食”《海经·大荒南经》晋 郭璞 注:“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海经·海外南经》昆仑开明北有“不死树”。《淮南子·墬形训》:“﹝ 昆仑虚 ﹞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旋树、不死树,在其西。”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有员丘,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省称“不死”,亦称“甘木”,“寿木”。传说中长生树,可使人长生不死,亦可使死者复活。生于西方昆仑,即西王母所居处。 ...

阅读全文

不死药,即长生不老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出处于《韩非子·说林上》:“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历代帝王都在追求的神药,继秦始皇之后历代帝王以及王公贵族,都呈现出一片痴迷长生不老药的现象,可也因此,当时的死亡率一度上升的很快,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药吃多了产生的中毒现象,但当时的人并不知情,一心沉迷于这不老药,可谓是愚昧。此药也频繁的出现在许多小说与电视剧中。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坐着船环绕东半岛,在那里他一直流连了三个月,在那里他听说在渤海湾里有三座仙,叫蓬莱、方丈、瀛洲,在三座仙上居住着三个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告诉秦始皇这个神奇 ...

阅读全文

 悬圃

悬圃,传说在昆仑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玄圃。后泛指仙境。《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凥安在?”王逸注:“昆仑,名也,其巅曰县圃,乃上通於天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唐太宗《帝京篇》之十:“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所谓瑶池、悬圃,珠树芝田,概乎未见。”又是上古神话传说中最高天帝——黄帝的花园和居所,悬于空中。植有各种神树异草。 ...

阅读全文

白民国,有乘黄,状若狐,背上有角。乘之,寿三千年。(出《博物志》),白民国在龙鱼北,白发被身。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海外西经》《海经 - 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食黍,使四鸟:虎、豹、熊、罴。”此白民国为帝俊后裔,在东方。《海外西经》云:“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此白民国复在西方。两说方位不同,所写情景亦复有异,未知是否即为一国。《淮南子 - 墬形训》有“白民”,方位与《海外西经》所记同。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十“黄金易五脏”条云:“白民国,人白如玉。国中无五谷,惟种玉食之。玉 ...

阅读全文

轩辕国,姬姓,其国君(部落首领)曾为统一中原(中国)各部之黄帝。有记载,轩辕之国,在穷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诸天之野,和鸾鸟舞。民食凤卵,饮甘露。(出《博物志》)《海外西经》中讲:轩辕国在此穷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翻译为:轩辕国在穷的附近,这里不长寿的人也活八百岁。他们在女子国的北边,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尾巴盘结在头上。《大荒西经》也讲:有轩辕国。江之南栖(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翻译为:有个轩辕国。那儿的人以栖止在江的南边为吉祥,他们当中不长寿的也活八百岁。 ...

阅读全文

羽民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名,其民长着长脑袋生羽翼。出自《海经·海外南经》。《海经·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郭璞云∶"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又云∶"《启筮》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郝懿行云∶"《文选·鹦鹉赋》注引《归藏·启饺》曰∶'金水之子,其名羽蒙,是生百鸟。'即此也;羽民,羽蒙声相转。"按《淮南子·地形》海外三十六国有羽民。晋张华《博物志·外国》云∶"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多鸾鸟、民食其 ...

阅读全文

姑射,又称列姑射,记载于海经中。共有三,分别是:姑射,北姑射,南姑射。《海经·东经》中载: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无草木,多石。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无草木,多水。《海经·海内北经》载:列姑射在海河州中。译文:列姑射在大海的河州上。《庄子·逍遥游》载:藐姑射之,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

阅读全文

 员峤

员峤,神话中的仙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杨伯峻集释:“《释文》云:峤,渠庙切,锐而高也。”宋·沉辽《陪客游》诗:“峭岭想员峤,横溪胜若耶。”清·魏源《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员峤。”  ...

阅读全文

 岱舆

岱舆,亦称岱屿。出自春秋战国典籍《列子·汤问》。是先秦神话中东海外仙,后来漂流到北极,沉入大海。《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 ...

阅读全文

龙伯国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大人国。有龙伯巨人钓鳌鱼的传说。近代亦借指凶恶的英帝国主义。《列子古注今译》卷五〈汤问篇〉「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 ...

阅读全文

 华胥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今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徙,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