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十

 您搜索的关键字:

 夸父

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又名博父、举父,夸父是幽冥神、地母后土(厚土娘娘)的孙儿。据《山海经》记载,夸父形体巨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夸父存在兽、人、神三种形态。他不怕困难、英勇无畏,有着为民着想、为民造福的精神。先秦时期,《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右手拿着青蛇,左手拿着黄蛇。夸父和太阳赛跑,最终在路上渴死了);《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大荒之中,有山 ...

阅读全文

地皇氏,简称“地皇”(生卒年月不详),世称“前地皇”,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在中国远古神话时代,“皇”的原始意义是神祇,“氏”的原始意义也是神祇。不过把氏加在皇的神祇后面,就是上古升斗小民们对法力无边的天神更加崇拜的一种尊称了。天地立,三皇为最,盖“三皇”称谓仅是一种传说,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中天皇世代传世数万年之后是中地皇君。「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于雄耳龙门之岳。」(《路史》引《遁甲开山图》)。地皇时期,给三光正式命名为日、月、星。地皇根据三辰发明了历法。「地铿以日照为昼,月照为夜,一昼夜为一日,三日为一月。」(语出《历代神仙通鉴》)给三光命名为日月星之后,继续 ...

阅读全文

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龙之首,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古越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二人(一说三人)。岁纪摄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治所在浙江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天皇氏”的意思是: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至高无上的首领。据宋 罗泌 《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粤有天皇,是曰天灵, 望获 强尊(至高无上天尊)。”在古籍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五龙治在五方,天皇氏为“五龙”之首,后世子孙以“龙”为图腾。传说在统治天下三六万年以后,天皇氏白日升仙,飞上三玄空天宫中。传说伏羲等人是 ...

阅读全文

道教创立以后,西王母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民间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在道教形成和发展中,一直是很重要的角色。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后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又宣称她是自“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 ...

阅读全文

 嫦娥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又名恒我、恒娥、 [2]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商朝卦书《归藏》。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淮南子·览冥训》。东汉时期,嫦娥与羿的夫妻关系确立,而嫦娥在进入月宫后变成了捣药的蟾蜍。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回归为女儿身。汉画像中,嫦娥人头蛇身,头梳高髻,身着宽袖长襦,身后长尾上饰有倒钩状细短羽毛。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被描绘成绝世美女。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曾把宠妃张丽华比作嫦娥。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用嫦娥夸赞邻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商朝卦书《归藏》记录了“嫦娥奔月”的最原始版本,然而《归藏》失传已久,仅存秦简《归藏·归 ...

阅读全文

 九婴

九婴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兽之一。出自《淮南子·本经训》。它是水火之怪,能喷水吐火,它的叫声如婴儿啼哭,有九头,故称九婴。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传说中的水火怪。亦用以喻邪恶凶残的人。《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之地有凶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提到北方有一条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汹涌,人称凶水。凶水中有一只九头怪物,名叫九婴,既能喷水,又能喷火。日并出时,凶水也沸腾了,九婴嫌水中太热,就跳上岸来,见人就吃,吃的时候,必须有9样食品同时供它吃,因此成为后羿第3个斩杀目标。当初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秦安县),自幼即思创造一种符号为天下 ...

阅读全文

 窫窳

窫窳 ,古代中国传说中神祇名。原为人首蛇身,后因危与贰负杀了窫窳,化为龙首猫身,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宋代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窫窳旁吞于黑水 ,搀抢直拂于紫躔。” 明朝 顾炎武 《河上作》诗:“窫窳来攫人,逵路横长蛇。”《山海经·海内南经》: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一经》: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鱼。食之杀人。《山海经·海内西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山海经·海内西经》:窫 ...

阅读全文

 帝喾

帝喾(kù),姬姓,名俊。五帝之一。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司马迁说他是黄帝的曾孙。姬俊5岁时(前2270年)受封为辛侯,15岁(前2260年)辅佐叔父颛顼,前2245年(颛顼78年)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深受百姓爱戴。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建有帝喾陵。帝喾是帝喾部落的首领称号,帝喾部落是夷人的一个分支,与颛顼部落有近亲关系,帝喾后来继承颛顼为东夷部落集团的首领。 [2]由于神话的发展演变,帝俊化身为帝喾、帝舜,都有他们各自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喾保持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 ...

阅读全文

 常羲

常羲,一称“常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之母。常羲是生育月亮的女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之妻,生了二个月亮,即为一年二个月。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常羲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出自《山海经》。《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为什么月母要调和阴阳?这是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和现代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所谓公历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所谓夏历),是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合历是指同时参照太阳和月亮(太阴)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由于太阳的周而复始的公转决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循环,所以要根据太阳的运 ...

阅读全文

 甘渊

甘渊,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 之外, 甘水 之闲,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渊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甘山 者, 甘水 出焉,生 甘渊 。” 袁珂 校注:“所谓 甘渊 、 汤谷 、 穷桑 盖一地也。”海外东经《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日所浴,在黑齿北”。“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荒东经《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2]大荒南经《山海经.大 ...

阅读全文

《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辑录的民俗著作。原书三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以前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风俗通义》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对两汉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多有驳正。《隋书》经籍志入杂家类。今本每篇为一卷,各卷皆有篇名,篇下有条目。条目下先陈述其事,再加案语以辨证得失。其考证掌故与《白虎通义》类似,辨谬正俗一如《 ...

阅读全文

《绎史》是清代马骕编撰的史学书籍,共160卷。《绎史》正文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和外录五部分,一为太古三皇五帝,共10卷;二为三代即夏、商、西周,共20卷;三为春秋二公时事,共70卷;四为战国至秦亡,共50卷;五为外录,记天官、地志、名物、制度等,共10卷。是书最著名的地方在于其史体的创新,有学者评价为“实已创以分期为次第综政治、经济、文化并借助图录表格通述历史之法,其在史体方面的创造,一时四座皆惊”,《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可谓卓然特创,自为一家之体者矣”。《绎史》在内容上既详载各代治乱兴替及其规律,又详载诸子百家之学说和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在材料上,除儒家 ...

阅读全文

《东城老父传》是唐代作家陈鸿祖撰写的传奇,收入《太平广记》485卷。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东城老父贾昌的回忆和反思,客观再现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状,总结了唐朝的腐朽、衰败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与百姓的流离失所,文中对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与后果有所提及,并以此反映了广大百姓对盛唐的怀念心态。《东城老父传》见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八五。这篇唐传奇曾在宋代单篇流传。对于这篇小说的作者到底是谁,后人说法不一。宋时所编的《太平广记》、《宋志》和《艺文志》,对于《东城老父传》的撰人陈鸿,皆无异说;清代编修的《全唐文》,录鸿文三篇,而其作的《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却未收,是“蓄以为其小说家言,近于猥琐诞妄,故摈 ...

阅读全文

《开元升平源》,唐代文言传奇小说。共一卷。吴兢撰;一说系陈鸿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陈鸿《开元升平源》一卷。至顿上命宰臣坐。公跪奏:“臣适奉作弼之诏不谢者欲以事上献。有不可行臣不敢奉诏。”上曰:“悉数之!朕当量力而行然后定可否。”公曰:“自垂拱已来朝廷以刑法理天下。臣请圣政先仁义可乎”上曰:“朕深心有望于公也。”又曰:“圣朝自丧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请三数年不求边功可乎”上曰:“可。”吴兢(670年—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其人博通经史,神龙中,迁右补阙,与韦承 ...

阅读全文

《岭表录异》,地理杂记,全书共三卷,唐刘恂撰。此书与《北户录》同系记述岭南异物异事,也是了解唐代岭南道物产、民情的有用文献。其中记载最多的是岭南人的食物,尤其是各种鱼虾、海蟹、蚌蛤的形状、滋味和烹制方法,岭南人喜食的各类水果、禽虫也有记述。是研究唐代岭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岭表录异》三卷,旧本题唐刘恂撰。宋僧赞宁《笋谱》,称恂於唐昭宗朝出为广州司马。官满,上京扰攘,遂居南海,作《岭表录》。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云,昭宗时人。然考书中云唐乾符四年,又云唐昭宗即位。唐之臣子宜有内词,不应直称其国号。且昭宗时人,不应预称谥号。殆书成於五代时欤?粤东舆地之书,如郭义恭《广志》、沈怀远《南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