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

 您搜索的关键字: ?

王处一(公元1142--1217)号玉阳子(一说字玉阳,号全阳子,一说号华阳子)。宁海东牟(今山东乳山)人。 [1]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师事王重阳,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属荣成市)云光洞结庵,苦心修炼9年,被称为“铁脚仙人”。 后下山西行传真布道,足迹遍及山东、陕西、山西、北京等地,在中国北方产生极大影响。王处一,号玉阳子,宁海东牟(今威海乳山)人。母亲周氏于金熙宗皇统二年壬戌(1142)三月十八日梦见红霞绕身而生处一。处一幼年丧父,事奉母亲至孝。体貌魁梧,从小不喜欢嬉戏,而好诵读云霞方外语句。七岁时曾经气绝仆地,很久才醒。母亲惊问:“你怎么会这样?”回答说:“ ...

阅读全文

 薛式

薛式(公元1078 - 1191) ,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四川阆中人.本系僧人,法名紫贤,人称毗陵禅师.曾经云游长安,留居开福寺,参长老修岩,又参高僧如环.因观桔槔开悟,呈颂曰:"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槔说尽无生曲,井里泥蛇舞柘枝."长老颇为赞赏.自此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机锋敏捷,宗说兼通.六祖慧能开悟之后,还要再求黄梅传法,思悟金丹修命之本必有秘传,绝非个人智慧所能测度,于是尽力寻访.在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 [1] ) ...

阅读全文

张与材 (?—1316)字国梁,号广微子,宗演之次子。天资仁厚,善诗文并工于写竹画,大字草书(见《书史会要》卷七),画龙尤妙。相传其画龙变化不测,了无粉本,求者鳞集。晚年因道教事务之故,很少动笔。据《丹青志》云:“人有绢素,辄呼曰:‘画龙来!'顷之,忽一龙飞上绢素,即成画矣。”《汉天师世家》说他“书翰精奇”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嗣教,上遣使赐冠服玉佩,俾掌教事。元贞二年授“太素凝神广道真人,封其母为“玄真妙应仙姑”。《汉天师世家》载:“俾自给牒度道士,免宫观差役,护法箓”。大德二年(1298年),奉诏建醮于杭州佑圣观,投铁符以治潮患。《元史》说:“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武 ...

阅读全文

张宗演 (1244年—1292年) ,字世传,号简斋,贵溪县 (今江西省贵溪市) 人。道教正一派第三十六代张天师,性渊静,少颖敏,年十九嗣教。南宋咸淳年问(1265—1274),上饶大旱,守臣唐震请他祈雨,马上应允。《汉天师世家》载: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平定江南,遣使征召。元世祖对他说:“昔己未年(1259),朕次鄂渚,尝令王一清往访卿父,卿父使报朕日,后二十年当混一天下,神仙之言于今验矣。”因命坐赐宴。同年六月,设醮于内廷,次年,又醮于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封“演道灵应冲和真人”,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二品银印,得自给牒度人为道士,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 ...

阅读全文

 马钰

马钰(1123年-1183年),道教支派全真道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马丹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道教全真道道士。在出家前,马钰与孙不二是夫妇。马钰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在山东收下的首位弟子。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逝世后,马钰成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他与王重阳另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著有《洞玄金玉集》十卷。马丹阳生于金天辅六年(1122年),从小聪明耿直,金天会年间中进士,被派往本军(军为行政设置,相当于市、县)做官,掌管吏、户、礼、兵、刑、工等各项工作。后因看不惯官场中尔虞我诈的风气,弃官学道,改名钰,自号丹阳,法名玄宝 ...

阅读全文

柳华阳(1736—?),洪都(今江西南昌)之乡人也。幼儿好佛,常怀方外想,在皖水双莲寺落发。后遇合伍冲虚传余秘旨,“豁然通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夫修炼之道,非实语不足以证真诠,非实语不足辟虚妄”,所以著《慧命经》、《金仙正论》二书,“将佛宝流传,和盘托出,俾世之学者,睹此慧命经即若亲口相传,只须励志精勤,不必他山求助,则佛果可以立证,此余苦心求师悟道之本愿也。”因未了彻慧命之旨,幸遇合伍冲虚师传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此派修丹力主清静修持,仙佛合宗。伍、柳皆不言阴阳男女,强调修丹只用先天,忌用后天,尤重“一点真阳”之先天祖囗的炼养,认为内药、外药皆原本 ...

阅读全文

 陈抟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 )(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或西蜀崇龛县,今四川安岳县)人。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 ...

阅读全文

净明道,为道教正一道教派,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绍兴年间。据道教传说,当时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籍为《净明忠孝全书》,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道教教派之一。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许天师许逊为祖师。江西净明道,以忠孝神仙、强调世俗伦理为其主要特色,学界多以为净明派乃是受理学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道派。净明派历史上有三个比较兴盛的时期,一个是唐朝初年胡慧超真人和万振天师的扶教,一个是宋朝何真公广度弟子,还有就是元朝刘玉真祖师的振兴,而各个时期都有其 ...

阅读全文

太一道由卫州(河南卫辉)人萧抱珍(1067一1166)创立,教传“太一三元法策”之术,祈禳呵禁,治病驱邪。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策法术,太一道独以此出名,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太一道创立的时间在金熙宗天眷年间(1138—1140),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萧抱珍出生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农历三月二十四。最初,萧抱珍只是在家传教,后信徒日益增多,乃于县东三清院故址草建茅庵而居,后扩展至山东,河北一带,弟子们逐建有太一堂,太一宫,万寿宫等,发展迅速。其教主要传太一三元法录,祈禳呵禁,治病驱邪等为内容,最后并入当时世界道教主流—— ...

阅读全文

葛巢甫。东晋末著名道士,江苏句容人,为葛洪之曾孙。 据陶弘景《真诰·叙录》记载:葛巢甫以《灵宝五符》为主要思想素材,“造构《灵宝经》”。灵宝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由东晋末年葛巢甫在造作“灵宝”类经典之后所肇建。葛巢甫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从孙,生当东晋晚期。自从汉末黄巾失败,张鲁降曹后,曹操令天师部众北迁,天师道众逐散布天下。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道教活动的限制,五斗米道的发展暂时停滞。但是社会上的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师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跃,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与张道陵的天师道与陶弘景的上清派相比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灵宝派。所谓「葛氏道流派」辨析甚麼是「葛氏道」?按小林正美的说法是:葛氏道始於三国 ...

阅读全文

葛天氏,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相传有葛天氏之乐,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唱,共八曲。其发明“乐舞”,是乐舞始祖。见《吕氏春秋·古乐篇》。《路史》的记载:葛天氏,葛天者,权天也。爰拟旋穹,作权象。故以葛天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汤汤乎无能名之,其及乐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于是封泰山,兴货币,以制数会,故沈滞通、而天下泰矣。《诗经·采葛》中这么写道: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首诗是描写男女之间在采葛劳动中思念伴侣。“那采葛的人儿啊!一天看不到犹如三月未曾见面一样!”可见这些相爱的男女们思念之深。那么他们采回去葛滕干什么呢?《诗经·葛覃 ...

阅读全文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主流说法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1-3]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 ...

阅读全文

曹国舅,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一,据说为宋代曹彬之孙,宋仁宗曹皇后之弟,名佾,亦作景休。曹国舅的形象是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阴阳板。元朝时期,据苗善时所撰《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序》记载:“仆不揣井观管量,于诸经集、唐宋史传,摭收实迹,削去浮华,绩成一百二十化,析为一百二十化。”据此可知,其中的“度曹国舅第十化”曹国舅的形象出现在宋代。明朝时期,据明戏曲《断曹国舅公案传》记载,宋仁宗下诏开科取士,潮州秀才袁文正偕妻张氏及三岁子入京应试。二国舅见张氏貌美,诱文正夫妇入府,杀其父子,弃尸于井内,并强占张氏,携之赶郑州安抚任。包拯赏军回京,路遇怪风,追踪至曹府,于井中捞出文正父子尸身。大国 ...

阅读全文

韩湘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有史料记载韩湘子字北渚,又字清夫,是韩愈的族孙,性疏狂,不喜欢读书,曾于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曾聚盆覆土,顷刻开,以花片上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句子出示给韩愈看,韩愈当时不理解。后来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被贬官去潮阳,途中行至蓝关遇雪,韩湘冒雪而来,并对其说花上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传说中韩湘得道成仙之事,即由此附会而来。据民间流传的八仙形象相关艺术作品来看,韩湘子形象为手持长笛,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形象。唐朝时期,《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韩侍郎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学院中子弟悉为凌辱。韩愈遽令归,并加斥责。侄拜谢曰:‘某有一艺,恨叔 ...

阅读全文

吕喦(796年5月-?),或作吕嵓、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岩客子,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世称吕洞宾,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丹鼎派祖师、妙道天尊。吕洞宾师事锺离权,后曾传道予刘海蟾及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尊奉为“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据《列仙全传》对吕洞宾的外貌描写:生而金形木质,道骨仙风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皇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纹起如龟,身长八尺二寸喜顶华阳巾。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