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十

 您搜索的关键字:

 悬圃

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玄圃。后泛指仙境。《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凥安在?”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其巅曰县圃,乃上通於天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唐太宗《帝京篇》之:“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所谓瑶池、悬圃,珠树芝田,概乎未见。”又是上古神话传说中最高天帝——黄帝的花园和居所,悬于空中。植有各种神树异草。 ...

阅读全文

白民国,有乘黄,状若狐,背上有角。乘之,寿三千年。(出《博物志》),白民国在龙鱼北,白发被身。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海外西经》《山海经 - 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食黍,使四鸟:虎、豹、熊、罴。”此白民国为帝俊后裔,在东方。《海外西经》云:“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此白民国复在西方。两说方位不同,所写情景亦复有异,未知是否即为一国。《淮南子 - 墬形训》有“白民”,方位与《海外西经》所记同。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黄金易五脏”条云:“白民国,人白如玉。国中无五谷,惟种玉食之。玉 ...

阅读全文

羽民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名,其民长着长脑袋生羽翼。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山海经·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郭璞云∶"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又云∶"《启筮》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郝懿行云∶"《文选·鹦鹉赋》注引《归藏·启饺》曰∶'金水之子,其名羽蒙,是生百鸟。'即此也;羽民,羽蒙声相转。"按《淮南子·地形》海外三六国有羽民。晋张华《博物志·外国》云∶"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多鸾鸟、民食其 ...

阅读全文

姑射山,又称列姑射山,记载于山海经中。共有三山,分别是:姑射山,北姑射山,南姑射山。《山海经·东山经》中载:又南三百八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山。无草木,多石。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山海经·海内北经》载:列姑射在海河州中。译文:列姑射山在大海的河州上。《庄子·逍遥游》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

阅读全文

 岱舆

岱舆,亦称岱屿。出自春秋战国典籍《列子·汤问》。是先秦神话中东海外仙山,后来漂流到北极,沉入大海。《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 ...

阅读全文

龙伯国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大人国。有龙伯巨人钓鳌鱼的传说。近代亦借指凶恶的英帝国主义。《列子古注今译》卷五〈汤问篇〉「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 ...

阅读全文

 扶桑

扶桑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日所浴,在黑齿北。”扶桑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太阳女神羲和大神为她的儿子金乌(三足乌鸦,太阳之灵)从此处驾车升起。也说是神界,人间,冥界的连通大门,只是大羿站在上面射日,将其踩断,人神冥三界才难以联络的。关于扶桑的来历,古文献多有记载。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海内洲记》载:“扶桑,在东海之东岸,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广狭浩瀚,与东海等。扶桑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叶皆如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

阅读全文

 鳌鱼

鳌鱼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遨游大海嬉戏。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熬游大海嬉戏。古神话里有比较有名的“鳌鱼负山”引出“龙伯钓鳌”的故事。据《列子·汤向篇》记载:在渤海东边,不知道几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壑,名叫归墟。大地上八方九州原野的水,乃至天上银河的水,全都流注在归墟里面。鳌,繁体写作“鼇” ...

阅读全文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八宿天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龙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图腾,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将龙视为文明象征、精神图腾。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古代主要寓意皇权;神话故事有画龙点睛、哪吒闹海、日月潭等。《氏族典》中提到:“祖龙,老龙也。”而“老龙”即应龙,所以应龙是“龙之始祖”。又因为应龙背上长有双翼,而有辅翼者,才可以算得上是“真龙”。《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论衡》记载“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广雅》记载,龙有蛟 ...

阅读全文

 

凤本意凤鸟,原指凤鸟中的雄鸟,后因凤凰合体,成为凤凰的简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国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比喻有圣德之人。它由来已久,是原始社会人们想像中的瑞鸟,经过对其原始形象的增饰逐渐演化而来。有说法其形象参考了红腹锦鸡等鸟类。凤与龙、麟、龟一起并称“礼记四灵”。也被视为中华精神之鸟,是原始先民太阳崇拜和鸟图腾的融合与神化。《镡津文集》“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等记载可知,应龙是凤凰的祖先。《尚书·虞书·益稷》记载:“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颖达传:“雄曰凤,雌曰皇。”至其总称,则惟曰凤。《禽经》记载:“凤雄凰雌。凤,鸿前,麟后,蛇首,鱼尾,龙纹,龟身,燕颔,鸡喙,骈翼。 ...

阅读全文

 巫彭

巫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医名。《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音亚于yayu)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注:“皆神医也。”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ya)窳(yu)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吕氏春秋·卷七·审分览·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二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汉·许慎《说文·酉部》:“医者,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医。”段注:“此出世本,巫彭始作治病工。” ...

阅读全文

 王乔

王乔,相传是蜀人,在邢台为柏人(今隆尧柏人城)县令数年,后弃官在邢台隆尧的宣务山修炼道术,得道后骑白鹤升天。王乔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下洞八仙中影响较大的一位。 根据明朝《贺升平群仙庆寿》中记载,这下洞八仙是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王乔的出名不仅仅因为他被列入下洞八仙,更主要是因为他乘鹤仙去的神奇历史和他的行气吐纳术,成为后世修炼家奉为圭臬。王乔:古代神话人物、道教崇奉的神仙。即王子乔,周灵王的太子、王氏始祖,本名姬晋,字子乔,自幼聪明而有胆识。据说在他二三岁的时候,正赶上连降大雨,洛邑附近的谷水和洛水合流,洪水漫过了堤岸,几乎要冲毁王宫。灵王着了急,忙命人 ...

阅读全文

 彭祖

彭祖,道教神仙中,彭祖以长寿著称。彭祖为姓,名铿,帝颛顼之玄孙,陆终之子。据传其任殷大夫时,已有七百多岁,却无衰老之相,常服水桂云母粉和麋角散,又擅房中术,导引行气,并传给采女、殷王等人,后周游天下,升仙而去。因其曾受尧封于彭城,年享高寿,其道堪祖,故后世尊称为“彭祖”。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称:“彭祖者,殷时大夫也。姓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而至商末,号七百岁。”《神仙传》卷一略云:殷王命采女问道于彭祖,彭祖曰:“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有余年。加以少枯,丧四九妻,失五四子,数遭忧患,和气折伤,荣卫焦枯,恐不度世。所闻浅薄,不足宣传。”遂去,不知所终。其 ...

阅读全文

姬满,周穆王(?-约前922年),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天子。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也是中国古代史籍记载的首位旅行家。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曾西伐犬戎,南平荆蛮,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东征平定徐国。周穆王颁《吕刑》,形成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制度文明。周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致使犬戎与周人关系严重恶化。其后犬戎屡屡犯边,战事不息,乃致穆王被迫迁都于西郑。西晋汲冢古墓出士的《穆天子传》,记穆王西游有关传说,尤多神话色彩。中年即位周昭王九年(前977年),昭王姬瑕第三次亲征荆楚,崩于汉水。是年太子姬满践位,成为西周第五位帝王,是为周穆王。臩命刑书周穆王统治初期,没 ...

阅读全文

夏后氏,为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君主的氏称,夏朝王族以国为氏,为夏后氏,简称夏。先秦时代姓、氏含义不同,夏后氏为姒姓。据史书记载,在“三皇五帝”之中,“五帝”的首位就是黄帝,所以,后人就把轩辕黄帝称作了华夏族的始祖。在轩辕之后,就出现了:帝喾、唐尧、夏禹等人。大禹是轩辕的嫡系,是夏后氏族部落的领袖。后字的含义变化:1、早期都是指君主(由司而来,高于司),商代是后和王字换用,《说文解字》说“后者君也”。2、西周时期周王称天子,后字则用于指王妻,太后即老王的妻。3、现代推行简化字,“後”简写为“后”。据《竹书纪年》载,夏代多位君主称呼前冠以“后”字,如“后启”、“后相”、“后羿”、“后少康”、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