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

 您搜索的关键字: ?

攒心钉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法宝。在封神原著中,是阐教十二仙之一清虚道德真君赠与徒儿黄天化的法宝,黄天化利用此宝将魔家四将全部杀死,还曾用此宝打伤辛环肉翅,打通羽翼仙右臂。话说黄天化发出攒心钉,正中魔礼青前心,不觉穿心而过。只见魔礼青大叫一声,跌倒在地。魔礼红见兄长打倒在地,心中大怒,急忙跑出阵来,把方天戟一摆,紧紧赶来。黄天化收回钉,仍复打来。魔礼红躲不及,又中前心。此钉见心才过,响一声,跌在尘埃。魔礼海大呼曰:“小畜生!将何物伤吾二兄?”急出时,早被黄天化连发此钉,又将魔礼海打中。也是该四天王命绝,正遇丙灵公,此乃天数。只有魔礼寿见三兄死于非命,心中甚是大怒,忙忙走出,用手往豹皮囊 ...

阅读全文

真武皂雕旗,是中国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仙家法宝,又名遮天旗,是天庭北天门真武大帝的一面旗子,具有遮天弊日,朦胧乾坤的神力。哪吒三太子向北天门的真武大帝借用的一面旗子,名为皂雕旗。那班中闪出哪吒三太子,奏道:“万岁,天也装得。”玉帝道:“天怎样装?”哪吒道:“自混沌初分,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天是一团清气而扶托瑶天宫阙,以理论之,其实难装。但只孙行者保唐僧西去取经,诚所谓泰山之福缘,海深之善庆,今日当助他成功。”玉帝道:“卿有何助?”哪吒道:“请降旨意,往北天门问真武借皂雕旗在南天门上一展,把那日月星辰闭了。对面不见人,捉白不见黑,哄那怪道,只说装了天,以助行者成功。”玉帝闻言:“依卿所奏。( ...

阅读全文

乾坤尺,出自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为仙家法宝,是阐教仙人燃灯道人的武器之一;用于投掷而出攻击敌人,曾帮助散仙曹宝偷袭打跑了截教大仙赵公明,之后再无出现。燃灯在高阜处观之,叹曰:“二友棋局欢笑,岂知为我遭如此之苦!待吾暗助他一臂之力。”忙将乾坤尺祭起去。公明不曾提防,被一尺打得公明几乎坠虎,大呼一声,拨虎往南去了。——《封神演义》第四十七回 公明辅佐闻太师不说燃灯得宝,话说赵公明被打了一乾坤尺,又失了定海珠、缚龙索,回进大营。闻太师接住,问其追燃灯一事。公明长吁一声。闻太师曰:“道兄为何这等?”公明大叫曰:“吾自修行以来,今日失利。正赶燃灯,偶逢二子,名曰萧升、曹宝,将吾缚龙索、定海珠收去。 ...

阅读全文

定风珠,又名定风丹,是出自于明代古典神妖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的仙家法宝,顾名思义,具有止风定风的神力,但无杀伤力。拥有定风珠的神话人物计有三名:灵吉菩萨、度厄真人、魔礼红。定风珠在《封神演义》的小说之中,为九鼎铁叉山“度厄真人”的法宝,曾借给阐教仙人慈航真人,大破截教十绝阵之一的风吼阵,之后还克制了菡芝仙的风袋。此外,佳梦关魔家四将(四大天王)之一魔礼红的法宝“混元伞”上也有一颗定风珠。《封神演义》原文所写——众位道友曰:“那里去借定风珠?”内有灵宝大法师曰:“吾有一道友,在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度厄真人有定风珠,弟子修书,可以借得。而在《西游记》之中,定风丹为灵吉菩萨的法宝,曾帮助 ...

阅读全文

番天印,为明代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原著中的仙家法宝之一。是阐教仙人广成子的镇洞之宝,后赐予其徒弟殷郊护身伐纣所用,成为殷郊的武器之一。不料殷郊下山后却反攻师门,听信申公豹谗言,攻打姜子牙的周军,最终殷郊因违背誓言,被武吉用犁耕杀死,番天印被广成子取回。 番天印特点,翻手无情,专拍脑门,被砸死的人死状奇惨。死在广成子手下被封神的合计有金光圣母、火灵圣母两名女仙;番天印在手的殷郊从没有杀过敌,最多只把风火轮上的哪吒击落,且吓跑了师父广成子(因为之前被削去三花法力大减)。 话说金光圣母见广成子飘然而来,大呼曰:“广成子,你也敢会吾此阵?”广成子曰:“此阵有何难破,聊为儿戏耳!”金 ...

阅读全文

照妖鉴出自明代古典神怪小说《封神演义》,是阐教门人云中子的法宝,一面铜镜,可以照出妖魔的原形。后来被杨戬借用,曾用来照孔宣,却照不出对方真身。《封神演义》第63回:西歧擒了马善,却是刀劈不死,火烧不亡。无奈之下杨戬去借了照妖鉴,方知他原来是灵鹫山上一盏灯头火。 [2] 原文描写:只见杨戬上殿,对子牙曰:“弟子往九仙山探听虚实,看是如何。二则再往终南山,见云中子师叔,去借照妖鉴来,看马善是甚么东西,方可治之。”子牙许之。杨戬离了九仙山,径往终南山来,须臾而至;进洞府,见云中子行礼,口称:“师叔,今西岐来了一人,名曰马善,诛斩不得,水火亦不能伤他,不知何物作怪,特借老师照妖鉴一用;俊除此妖邪,即当 ...

阅读全文

《封神演义》中的巨阙是云中子为出朝歌中的妖物,而取老枯松枝削成的,险些除去妲己,后纣王为妲己所惑,烧了此剑。此剑由松枝木所造,全名为:“松木巨阙剑”。《封神演义》第五回 云中子进剑除妖纣王曰:“宫中既有妖气,将何物以镇之?”云中子揭开花篮,取出松树削的剑来,拿在手中,对纣王曰:“陛下不知此剑之妙,听贫道道来:松树削成名‘巨阙’,其中妙用少人知。虽无宝气冲牛斗,三日成灰妖气离。”云中子道罢,将剑奉与纣王。纣王接剑曰:“此物镇于何处?”云中子曰:“挂在分宫楼,三日内自有应验。”纣王随命传奉官:“将此剑挂在分宫楼前。”传奉官领命而去。纣王夏对云中子曰:“先生有这等道术,明于阴阳,能察妖魅,何不弃终南 ...

阅读全文

诛仙四剑(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是通天教主所摆阵法用到的四把仙剑,加上诛仙阵图构成即可组合成鸿蒙开辟以来天道第一杀阵的“诛仙阵”。诛仙四剑出自中国明代古典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原属于道祖鸿钧之宝,后于分宝岩上散发宝物时而亲传于三弟子,现为截教掌门的上清灵宝通天教主所有,是通天教主用于组成“诛仙阵”的四大宝剑,分别是:“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诛仙四宝剑与及诛仙阵图同为截教法宝,而诛仙剑阵则是上古第一杀阵,其锐气、威力之强无人可挡,通天教主藉此物曾经力敌四圣,阻挡西周伐纣。通天教主曰:“此剑有四名,一曰诛仙剑,二曰戮仙剑,三曰陷仙剑,四曰绝仙剑。此剑倒悬门上,发雷 ...

阅读全文

山河社稷图,出自小说《封神演义》,女娲法宝,授于杨戬收伏恶怪袁洪。出自《封神演义》,本是女娲法宝,后授予杨戬收伏梅山七怪的袁洪。原文第九十二回杨戬哪吒收七怪记载:女娲曰:“你虽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善会八九变化,不能降伏此怪。吾将此宝授你,可以收伏此恶怪也。”杨戬叩首拜谢,女娲娘娘自回宫去了。杨戬将此宝展开看时,心中甚是欢喜,此宝乃“山河社稷图”。杨戬一一依法行之,悬于一大树上。话说杨戬上了梅山,四面观望一遍,忽听得崖下一声响,窜出千百小猴;都手执棍棒,齐来乱打杨戬。杨戬此山,乃女娲娘娘赐的山河社稷图变化的,袁洪赶上山来,即入於圈套,再不能下山。杨戬将身一纵,下了山河社稷图,只见袁洪在山 ...

阅读全文

诛仙四剑出自中国明代古典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原属于道祖鸿钧之宝,后于分宝岩上散发宝物时而亲传于三弟子,现为截教掌门的上清灵宝通天教主所有,是通天教主用于组成“诛仙阵”的四大宝剑,分别是:“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诛仙四宝剑与及诛仙阵图同为截教法宝,而诛仙剑阵则是上古第一杀阵,其锐气、威力之强无人可挡,通天教主藉此物曾经力敌四圣,阻挡西周伐纣。通天教主曰:“此剑有四名,一曰诛仙剑,二曰戮仙剑,三曰陷仙剑,四曰绝仙剑。此剑倒悬门上,发雷震动,剑光一晃,任从他是万劫神仙,难逃此难。昔曾有赞,赞此宝剑:非铜非铁亦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不用阴阳颠倒炼,岂无水火淬锋芒?诛仙利、戮仙 ...

阅读全文

轩辕剑,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传说中的神兵利刃。轩辕剑又名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由众仙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轩辕剑”之名,首出《古今图书集成》收明·李承勋著《名剑记》载:《广黄帝东行纪》曰:「轩辕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然遍寻古籍,并无《广黄帝东行记》一书,惟《广黄帝本行纪》,是题错抑或抄录出误已不可知,其中有载:其後有臣左彻,削木为黄帝像,率诸侯而朝奉之,臣僚追慕,取几杖立庙而祭之,取 ...

阅读全文

乾坤袋拥有不可思议之力,内部有著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似能将天地收纳于内。乾坤袋:弥勒所有,又称“如意乾坤袋”、“黄金袋”,专做储物之用。拥有不可思议之力,内部有著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似能将天地收纳于内。袋中另有乾坤,称“袋中天”,应有尽有,取之不尽。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弥勒和如来两人是亲兄弟,弥勒是哥哥。那一年,天帝派他们两人下凡来管理人间,为了解决人间的一切困难和烦恼,天帝亲手交给他们一只乾坤袋。这只乾坤袋看着也不大,却很神奇,里边装满了人世间的一切好东西,随你什么金银财宝、五谷六畜、山珍海味、绫罗绸缎、高楼大厦,凡是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应有尽有,而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有了这只乾坤袋, ...

阅读全文

玲珑塔,全名八宝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有收妖魔,镇鬼煞之能,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必要时仙神也能被收服。玲珑塔内共有七件举世无双的法宝,分别是三足金乌、瑰仙剑、惊神戟、乾坤尺、天罗伞、净世拂尘和战天刺。玲珑塔最神奇之处不在于塔内的宝物,而是它有着类似纳善镜中芥子乾坤般的另外一个世界,状若七层但不必七层,以逞道法之变化。相关传说传说,李靖夫人殷氏怀孕三年零六个月,得梦生下个肉球,李靖大惊,一剑砍去,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孩子。他手套金镯,腹围红绫,满地上走。这金镯和红绫系金光洞镇洞之宝——“乾坤圈”和“混天绫”,故当时满地红光,满屋异香。第二天,太乙真人登门道 ...

阅读全文

“盘古开天”的故事最早出现于三国,是徐整所作的《三五历纪》一书。此书后来遗失,部分内容存于《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之中。《艺文类聚》中关于“盘古开天”的描述是: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此处所述盘古开天时,并没有出现斧头。而在后世文集中关于“盘古开天”的记载中,却多有斧头出现。盘古用斧头的设定最早起源于明朝周游的小说,叫《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却说尔时西方世尊释迦牟 ...

阅读全文

郝大通(1140年1月24日-1212年),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熙宗天眷(1138—1141年)三年(1140年)正月初三日(1140年1月24日)。家世为宦族,故富饶。少孤,事母甚孝。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从关西至宁海传播全真教,见其资禀高古,聪颖不凡,有意感化其出家修道,连背肆而坐。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答曰:“君何不回头耶?”郝颇为所动,遂闭卜肆,前知返盖其根本知觉,分上夙有薰人三力故耳。”郝恍然大悟,忽忙下拜。遂于次年(1168年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