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

 您搜索的关键字:

萨守坚(生卒年不详),自称汾阳萨客,号全阳子,又称崇恩真君,亦称萨真人、萨真君、天枢领位真人,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一说南华(今山东东明)人。中国南宋道教神霄一脉的代表人物。萨守坚年少时本为医师,因医术差强人意,开药反使病人不治,于是弃医从道。早年在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三道人各授一法予萨守坚。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张继先羽化之后,在峡口遇游青城的西河萨守坚,授其符法及《水调歌》一阕,并授书一缄、履一只。萨守坚后用咒枣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晚年寓居于福建泉州,以道术名世,从之游者数百。萨守坚以道术名世,在南宋、元 ...

阅读全文

刘海蟾,仙人名。全真派道教北五祖之一。中国民间信奉的准财神,也是九路财神之一。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 (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列仙全传》卷七略云:刘玄英,号海蟾子,初名操,事刘守光为相。一日忽有道人来谒,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之几上,累十卵于钱若浮图之状。海蟾惊异之、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殆甚于此。”海蟾繇此大悟,遁迹于终南山下,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为鹤,飞冲天。刘海蟾,世界道 ...

阅读全文

 陈抟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 )(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或西蜀崇龛县,今四川安岳县)人。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 ...

阅读全文

王玄甫,天下道教全真道始祖,又名王少阳、东华帝君,后称北五祖之第一祖。汉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而不传的功法。遂隐于昆嵛山中,修养性命。后传其道于正阳帝君钟离权,再传吕洞宾,王重阳遂开全真道教。宋德方之弟子秦志安所撰《金莲正宗记》(成书于1241 年),序言中说:“ 是教也,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 卷一所载全真道祖师传记,首列东华帝君······授度门人正阳真人钟离云房,嗣弘法教。所有圣迹,不能具述,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王玄甫,名诚,字玄甫,号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始祖。汉代东海( ...

阅读全文

关尹子,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为先秦诸子百家重要道家流派,道教楼观派祖师、文始派祖师。字公文,名喜,曾为关令,与老子同时。老子《道德经》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尹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旧题周尹喜撰。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也。其著是书,当在老子《道德经》后,而道亦近似,故《庄子·天下》叙古之道术以老子与关尹子并述。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关尹子的贵清思想对中华清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关尹子:名喜,曾任周朝大夫,转任关令将军,为道教的文始真人,与太上老君(即老子)同时,老子《道德经》五千 ...

阅读全文

净明道,为道教正一道教派,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绍兴年间。据道教传说,当时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籍为《净明忠孝全书》,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道教教派之一。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许天师许逊为祖师。江西净明道,以忠孝神仙、强调世俗伦理为其主要特色,学界多以为净明派乃是受理学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道派。净明派历史上有三个比较兴盛的时期,一个是唐朝初年胡慧超真人和万振天师的扶教,一个是宋朝何真公广度弟子,还有就是元朝刘玉真祖师的振兴,而各个时期都有其 ...

阅读全文

太一道由卫州(河南卫辉)人萧抱珍(1067一1166)创立,教传“太一三元法策”之术,祈禳呵禁,治病驱邪。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策法术,太一道独以此出名,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太一道创立的时间在金熙宗天眷年间(1138—1140),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萧抱珍出生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农历三月二十四。最初,萧抱珍只是在家传教,后信徒日益增多,乃于县东三清院故址草建茅庵而居,后扩展至山东,河北一带,弟子们逐建有太一堂,太一宫,万寿宫等,发展迅速。其教主要传太一三元法录,祈禳呵禁,治病驱邪等为内容,最后并入当时世界道教主流—— ...

阅读全文

真大道,初名大道教,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所涵盖,创始人为刘德仁(1122~1180)。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宋靖康之乱,徙居河北盐山太平乡。他宣称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某日,有一须眉皓白的老叟乘青犊车过其家门,摭《道德经》要言授之,并嘱其“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然后投笔一支而去。真大道是金初中国北方兴起的三道派之一。流传至元代,后并入中国当时被称为新道教的全真道。立教宗旨显然,他是暗指老子授《道德经》令其创教,为的是借此立教。果然“一时州里田野,各以其所近而从之。受其教戒者,风靡水流,散在州郡”。刘德仁根据《道德经》义,加以演绎,为大道教订立规戒九条:“一曰:视物犹己, ...

阅读全文

全真道又称全真派,与正一道并为道教两大派别。金代王重阳(见王重阳条)创立,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奉《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全真立教十五论》等为主要经典。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整顿后,历隋唐五代宋的漫长岁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现颓势。以符箓派为主流的道教,支派争流,一些道流徇末遗本,流弊时现。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王重阳创立了全真道教。王重阳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据载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弃家外游,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在南时村筑 ...

阅读全文

正一教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五斗米道,因入道的人需出五斗米而得名。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张角于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后,同年七月,汉中地区张修也率五斗米道响应。张天师捉鬼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明人罗懋登的长篇通俗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随同郑和下西洋的两个法师之一便是张天师,而笔记中记载张天师捉鬼的故事也极多。故乡有座名谓“祥云观”的道观,是元初濮鉴建造,原名玄明观,为江南三大道观之一,清初为避康熙玄烨讳才更名“翔云”。据说当初香火极盛,但我看到时就只剩了一个山门,还有两只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拉倒的石狮子。山门是用条石砌成,正中有条裂缝,老人说那就是张天师路过此地时与观主张 ...

阅读全文

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道教上清派宗师。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笃好文籍,穷究象纬。早年出家修道,好方外游,遍历云梦山、衡山、罗浮山、峨眉山等名山胜地。元嘉末约(453年)“市药京邑(今南京)”。宋文帝闻其名,“慕其风”,命左仆射徐湛延请入宫讲道。不愿囿于束缚,固辞不就,“遂诉江南”,继续周游四方布道。大明五年(461年)来庐山,“爱匡阜之胜”,构筑精庐居处修道,是为太虚观。自此,以太虚观为大本营研经传道授徒长达7年之久,为刘宋天师道势力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作出了极大贡献。宣和元年六月,诏封庄周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 ...

阅读全文

葛巢甫。东晋末著名道士,江苏句容人,为葛洪之曾孙。 据陶弘景《真诰·叙录》记载:葛巢甫以《灵宝五符》为主要思想素材,“造构《灵宝经》”。灵宝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由东晋末年葛巢甫在造作“灵宝”类经典之后所肇建。葛巢甫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从孙,生当东晋晚期。自从汉末黄巾失败,张鲁降曹后,曹操令天师部众北迁,天师道众逐散布天下。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道教活动的限制,五斗米道的发展暂时停滞。但是社会上的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师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跃,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与张道陵的天师道与陶弘景的上清派相比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灵宝派。所谓「葛氏道流派」辨析甚麼是「葛氏道」?按小林正美的说法是:葛氏道始於三国 ...

阅读全文

上清派是东晋时期形成的一个道教派别。以《上清经》、《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为主要经典,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以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为最高神。上清派强调人体内精气神的修炼,重登斋入靖、存思诸神形象,不重炼外丹。晋哀帝兴宁二年(364),东晋天师道士杨羲扶乩降笔,称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魏夫人降授《上清真经》31卷,命杨羲用隶书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及其子许逊,二许又传写《上清经》,并修行上清经法得道。东晋末,王灵期至许黄民(许逊之子)处求《上清经》后,又增删润色,作《上清经》法至五十余篇。江东道士慕上清经法丰博,争相传抄,故在江东地区形成传授修习《上清经法》的上清派。后陶弘景搜集杨、许手迹,编为 ...

阅读全文

灵宝派,亦称阁皂宗、葛家道,为东晋末年葛玄创立的一个道派,活跃于江南一带,本山为阁皂山。灵宝派出现的时间大致与上清派同时。该派是以信奉和传承《灵宝经》系而形成的教派,也因主传与主修《灵宝经》系而得名,尊崇元始天尊为最高神。汉末黄巾起义失败,张鲁降曹后,曹操令天师部众北迁,天师道众遂散布天下。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道教活动的限制,天师道的发展暂时停滞。但是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师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跃,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其中葛玄、葛洪祖孙二人之流派并称为葛家道。葛洪曾孙葛巢甫以古《灵宝经》为基础,编修了大批“灵宝”类经书,并逐渐形成了以此经书命名的灵宝派。道教经典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 ...

阅读全文

 葛洪

葛洪(约283年-约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时期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葛洪出身于江南豪族,13岁丧父,家道中落。16岁起,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知名。后从方士郑隐学道。西晋太安二年(303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顾秘任葛洪为将兵都尉,因破石冰有功,迁伏波将军。起义平定后,弃戈释甲。永兴元年(304年),赴洛阳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时值八王之乱,颠沛流离于徐、豫诸州,饱受战乱之苦,于是消极愤世,遂萌栖息山林、服食养性之思。建兴四年(316年)重返故里。东晋开国后,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咸和(326年-334年)初,司徒王导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