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E

 您搜索的关键字: E

 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一些文献记载仓颉为黄帝左史官;另有文献记载仓颉为部落首领,曾自立为帝拜 ...

阅读全文

 刑天

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和黄帝(一说天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了首级后,以自身双乳作眼、肚脐为嘴的形态存活,双手各持一柄利斧和一面盾牌作战。先秦时期《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形夭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形夭与黄帝(或天帝)在此争夺神位,黄帝砍断了刑天的头,并将其埋葬在常羊之山中。于是刑天把胸前两个乳头化为一双眼睛,并将肚脐当成嘴巴,一手执斧一手拿盾,不停挥舞,再战黄帝)西汉时期《淮南子·地形训》记载:“西方有形残之尸”,东汉高诱注本:“一说曰:形残之尸,于是以两乳为目 ...

阅读全文

 雷神

雷神,中国古代神话中司雷之神。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神居住在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外形为龙身、人头,拍一下自己的腹部,就会发出打雷声。先秦时期,《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 (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楚辞·离骚》:”鸾皇为余前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洪兴祖补注:”轩辕主雷雨之神。一曰雷师。丰隆也。“汉朝时期,《淮南子·地形训》记载:“雷泽有神,龙身人头。”《论衡·雷虚篇》记载:“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诗纬含神雾》记载:“华胥氏因踏雷神足迹,感而有孕,生伏牺。&qu ...

阅读全文

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龙之首,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古越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说十三人)。岁纪摄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治所在浙江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天皇氏”的意思是: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至高无上的首领。据宋 罗泌 《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粤有天皇,是曰天灵, 望获 强尊(至高无上天尊)。”在古籍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五龙治在五方,天皇氏为“五龙”之首,后世子孙以“龙”为图腾。传说在统治天下三十六万年以后,天皇氏白日升仙,飞上三玄空天宫中。传说伏羲等人是 ...

阅读全文

 大风

大风,别名大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凶恶的鸷鸟,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大风,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凶恶的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大风”又名"大凤",传说是孔雀的亲戚。性极凶悍,身体特大,一展双翅能遮住半边天,双翅一扇动就刮起了飓风,大树被连根拔起,房屋成批倒塌。 ...

阅读全文

 帝喾

帝喾(kù),姬姓,名俊。五帝之一。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司马迁说他是黄帝的曾孙。姬俊5岁时(前2270年)受封为辛侯,15岁(前2260年)辅佐叔父颛顼,前2245年(颛顼78年)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深受百姓爱戴。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建有帝喾陵。帝喾是帝喾部落的首领称号,帝喾部落是夷人的一个分支,与颛顼部落有近亲关系,帝喾后来继承颛顼为东夷部落集团的首领。 [2]由于神话的发展演变,帝俊化身为帝喾、帝舜,都有他们各自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喾保持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 ...

阅读全文

 常羲

常羲,一称“常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之母。常羲是生育月亮的女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常羲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出自《山海经》。《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为什么月母要调和阴阳?这是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和现代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所谓公历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所谓夏历),是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合历是指同时参照太阳和月亮(太阴)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由于太阳的周而复始的公转决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循环,所以要根据太阳的运 ...

阅读全文

 甘渊

甘渊,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 之外, 甘水 之闲,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渊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甘山 者, 甘水 出焉,生 甘渊 。” 袁珂 校注:“所谓 甘渊 、 汤谷 、 穷桑 盖一地也。”海外东经《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荒东经《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2]大荒南经《山海经.大 ...

阅读全文

《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辑录的民俗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以前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风俗通义》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对两汉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多有驳正。《隋书》经籍志入杂家类。今本每篇为一卷,各卷皆有篇名,篇下有条目。条目下先陈述其事,再加案语以辨证得失。其考证掌故与《白虎通义》类似,辨谬正俗一如《 ...

阅读全文

《鲁灵光殿赋》是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追述了鲁恭王当初受封及建造灵光殿的情景,再从外观上综述灵光殿的高峻、博大、卓异、奇险和壮丽,接着一层深一层地引导读者去观览宫殿内部的种种结构、构造和设施,然后对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结构发出了高度的赞叹,最后赞美灵光殿雄奇瑰丽。全赋语言凝重瑰丽,既有两汉事类大赋铺张扬厉、雕凿夸饰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描绘精细、气势雄健的特征。《鲁灵光殿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鲁灵光殿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所建,经汉末战火,西汉时期的宫殿大多遭到毁坏,而此殿历时二百多年,“岿然独存”。作者“观艺于鲁”,亲睹灵光殿,以为“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于是创作此赋。 ...

阅读全文

《安禄山事迹》是唐姚汝能撰唐代别史杂记,共三卷。本书每卷都题“华阴县尉姚汝能纂”。作者是何时人,生平事迹若何,均不可考。全书凡三卷,自安禄山出生到至德二年(757 年)被杀,兼及安庆绪和史思明父子事。安史之乱是标志着唐代盛衰的转折点。《新唐书·安禄山传》比旧传增加了不少内容,通过查对,可知有不少是取材于姚汝能书,另有一些新增的史实,当采自现已佚失的其他有关史籍。但就《安禄山事迹》一书来说,其中尚有不少内容为正史所不载。如玄宗数次所赏给安禄山的各类物资名目,以及安禄山恃宠纵恶在河北潜谋作乱等等具体情节,都值得重视。是书所记无疑是研究安史乱事以及唐玄宗时期东北边防状况的重要资料。 ...

阅读全文

《东城老父传》是唐代作家陈鸿祖撰写的传奇,收入《太平广记》485卷。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东城老父贾昌的回忆和反思,客观再现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状,总结了唐朝的腐朽、衰败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与百姓的流离失所,文中对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与后果有所提及,并以此反映了广大百姓对盛唐的怀念心态。《东城老父传》见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五。这篇唐传奇曾在宋代单篇流传。对于这篇小说的作者到底是谁,后人说法不一。宋时所编的《太平广记》、《宋志》和《艺文志》,对于《东城老父传》的撰人陈鸿,皆无异说;清代编修的《全唐文》,录鸿文三篇,而其作的《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却未收,是“蓄以为其小说家言,近于猥琐诞妄,故摈 ...

阅读全文

《开元升平源》,唐代文言传奇小说。共一卷。吴兢撰;一说系陈鸿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陈鸿《开元升平源》一卷。至顿上命宰臣坐。公跪奏:“臣适奉作弼之诏不谢者欲以十事上献。有不可行臣不敢奉诏。”上曰:“悉数之!朕当量力而行然后定可否。”公曰:“自垂拱已来朝廷以刑法理天下。臣请圣政先仁义可乎”上曰:“朕深心有望于公也。”又曰:“圣朝自丧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请三数十年不求边功可乎”上曰:“可。”吴兢(670年—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其人博通经史,神龙中,迁右补阙,与韦承 ...

阅读全文

《唐国史补》是唐代李肇所著的一部史书。又称《国史补》,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历史琐闻笔记,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共三卷,凡三百零八条事,卷首有目录,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此书上承刘餗所著《国朝传记》,并与之体例相同,卷数相当,但内容较为客观,少了许多怪异。今传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津逮秘书》等诸本。唐代历史笔记的发展跟唐代小说笔记的发展在进程上颇相近,即它们各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而达到较 ...

阅读全文

《刘宾客嘉话录》,作者是唐代韦绚。韦绚,字文明,京兆人。生于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为顺宗朝及宪宗初宰相韦执谊之子。韦执谊与刘禹锡同为被贬的“永贞八司马”之一。穆宗长庆二年(822),韦绚赴夔州从刘禹锡问学。文宗大和五年(831),以校书郎参李德裕剑南西川幕府,为巡官,撰《戎幕闲谈》一卷。大和六年回朝任校书郎。开成末(840),自左补阙为起居舍人,其后任职吏部员外郎及司封员外郎。宣宗大中十年(856),任江陵少尹,撰《刘公嘉话录》一卷。懿宗咸通四年(863)至七年,任义武军节度、易定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约卒于咸通七年(866)或稍后。此书据韦绚自序,为宣宗大中十年 (856)在江陵时所作,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