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通

 您搜索的关键字:

 象罔

象罔,古代中国寓言中的人物,出自《庄子》。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后用为典故。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庄子·天地》)这个故事以“玄珠”喻“道”,以“知”、“离朱”、“吃诟”、“象罔”四个虚拟形象喻四种不同的求“道”方式。“知”,同“智”,是思虑的智者。“离朱”,传说中明察秋毫者,是视力极好的人。“吃诟”,郭象注“聪明吃诟,失真愈远”,成玄英疏“吃诟,言辩也”,是聪明而善于言辩的人。“象罔”,成玄英疏“罔象,无心之谓”,郭庆藩注:“ ...

阅读全文

夸娥氏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大力神,出自《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子·汤问》篇中“愚公移山”的寓言在中国是人尽皆知的。故事讲述愚公为了搬走挡在家门口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率领全家人挖山不止,天帝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派了两个神仙把这两座山搬走了。这两个神仙,据《列子》说,是“夸蛾氏二子”。故事中的“夸蛾氏”当然是一位大力神,但除了《列子》以外,没有其他文献记载这位神仙的情况,所以对于其具体身份,一般人并不十分清楚。有学者指出,所谓“夸蛾氏”的“原形”就是大蚂蚁,“夸蛾氏”可以称为“巨蚁神”。“蚂蚁”的“蚁”繁体 ...

阅读全文

老成子,著书十八篇。见《汉书·艺文志》,早亡。《列子·周穆王》:“老成子(殷敬顺《释文》作“考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老成子请其过而求退,尹文先生揖而进之于室,屏左右而与之言曰:‘昔老聃之徂西也,顾而告予曰: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吾与汝亦幻也,奚须学哉。”根据此说,则老成子与尹文子同时,辈份稍后,而尹文子在齐宣王、愍王之时。老成子其人其事在传世古籍和出土文献中罕有涉及,唯姓氏书中有零星资料可见。《元和姓纂》 ...

阅读全文

 陆吾

陆吾,即肩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神明。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注: “即肩吾也。庄周曰‘肩吾得之,以处大山’也。”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职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陆吾的位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中央空调随时调 ...

阅读全文

狶韦氏”之名首见于《庄子》,其《大宗师》篇里历数古之得道者,第一个就是狶韦氏,说“狶韦氏得之(道),以挈天地。”司马彪《注》认为是“上古帝王名”,成玄英《疏》认为是“文字已前远古帝王号也。得灵之道,故能驱驭群品,提挈二仪。又作契字者,契,合也,言能混同万物,符合二仪者也。”在《知北游》篇中说“狶韦氏之囿”,《外物》篇里说:“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都是把他作为最远古的帝王,其所处的时代为远古的黄金时代。而在《胠箧》篇里历数上古帝王时,首列容成氏而没有狶韦氏,可见《庄子》一书来源驳杂,不出自一手。名称由来据《国语·郑语》,豕韦氏本是祝融八姓中的彭姓之后, ...

阅读全文

 天帝

天帝是中国神话中的最高主宰,统治诸天万界的帝王,随着朝代不同最高神有时会发生变化,例如商周尊“昊天上帝”,秦襄公祭白帝,秦宣公祀青帝,灵公祭祀炎黄二帝,秦统一后祭祀以上四帝,西汉在四帝的基础上加入黑帝,称为五方上帝,东汉起则以泰一为至高神,凌驾于五方之上。唐代以昊天上帝作为天帝独祀或祭祀“六天”(昊天上帝与五方帝)。《荀子·政论》:“居如大神,动如天帝。”[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唐]李白《枯鱼过河泣》诗:“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清]唐甄《潜书·得师》:“(天子)居位如天帝,失位不如农夫。”[宋]叶适《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 ...

阅读全文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莘冢集)之女修己。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为夏,分封丹朱(尧的儿子)于唐国,分封商均(舜的儿子)于虞国。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尊称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仍 ...

阅读全文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纪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 ...

阅读全文

 

尧,又称唐尧。帝喾之子,伊祁姓,名放勋,初封于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后徏于唐,辅佐其兄挚,号陶唐,谥曰尧,史称唐尧。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晚年,尧辟位,由舜继天子位。辟位二十八年后,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安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谥号为尧,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帝尧出世尧是谥号,本名祁放勋,出生在黄帝世家,是黄帝12个得姓儿子祁姓儿子(由于迁居于封地也称徙祁、伊祁)的后裔。受封于唐十三岁时尧受封陶( ...

阅读全文

 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据《河图玉版》、《禅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一些文献记载仓颉为黄帝左史官;另有文献记载仓颉为部落首领,曾自立为帝拜 ...

阅读全文

 刑天

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和黄帝(一说天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了首级后,以自身双乳作眼、肚脐为嘴的形态存活,双手各持一柄利斧和一面盾牌作战。先秦时期《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形夭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形夭与黄帝(或天帝)在此争夺神位,黄帝砍断了刑天的头,并将其埋葬在常羊之山中。于是刑天把胸前两个乳头化为一双眼睛,并将肚脐当成嘴巴,一手执斧一手拿盾,不停挥舞,再战黄帝)西汉时期《淮南子·地形训》记载:“西方有形残之尸”,东汉高诱注本:“一说曰:形残之尸,于是以两乳为目 ...

阅读全文

地皇氏,简称“地皇”(生卒年月不详),世称“前地皇”,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在中国远古神话时代,“皇”的原始意义是神祇,“氏”的原始意义也是神祇。不过把氏加在皇的神祇后面,就是上古升斗小民们对法力无边的天神更加崇拜的一种尊称了。天地立,三皇为最,盖“三皇”称谓仅是一种传说,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中天皇世代传世数万年之后是中地皇君。「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于雄耳龙门之岳。」(《路史》引《遁甲开山图》)。地皇时期,给三光正式命名为日、月、星。地皇根据三辰发明了历法。「地铿以日照为昼,月照为夜,一昼夜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语出《历代神仙鉴》)给三光命名为日月星之后,继续 ...

阅读全文

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龙之首,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古越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说十三人)。岁纪摄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治所在浙江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天皇氏”的意思是: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至高无上的首领。据宋 罗泌 《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粤有天皇,是曰天灵, 望获 强尊(至高无上天尊)。”在古籍中,越即粤,古代粤、越用。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五龙治在五方,天皇氏为“五龙”之首,后世子孙以“龙”为图腾。传说在统治天下三十六万年以后,天皇氏白日升仙,飞上三玄空天宫中。传说伏羲等人是 ...

阅读全文

道教创立以后,西王母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民间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在道教形成和发展中,一直是很重要的角色。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后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又宣称她是自“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 ...

阅读全文

 巴蛇

巴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蛇。据《山海经》记载,巴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人心不足蛇吞象”蛇指的就是巴蛇。由于巴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巴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巴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称为巴陵。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对巴蛇的颜色,曾看到过巴蛇的先民,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黑蛇,青首”,其二是“青黄赤黑”。《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注:“即巴蛇也。”《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