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十

 您搜索的关键字:

 商羊

商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屈起一只脚跳舞的神鸟,每当大雨到来之前便会翩翩起舞。1、《孔子家语.辩证》: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公朝,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使使聘鲁,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儿童有屈起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齐有之,其应至矣也。急告民趋治沟渠,修堤防,将有大雨为灾。顷之,大霖雨,水溢泛诸国,伤害民人。惟齐有备不败。2、汉·王充《论衡·变动》:“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3、宋·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山中归时风色变,中路已觉商羊舞。”4、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八回:“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生于北海之 ...

阅读全文

在古代中国传说中,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灵的最高位置,主管冥司阴间天下的所有鬼魂。凡生生之类,死后均被打入到地狱,其魂魄无不隶属于酆都大帝管辖,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在重庆酆都县的东北,有一座平都山,后来也叫酆都山,是道教七二福地之一。葛洪在《元始上真众仙记》和《枕中书》中记载了“五方鬼帝”,文称:东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罗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冢山,中央鬼帝治抱犊山;而北方鬼帝为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帝: 张衡、杨云,治& ...

阅读全文

酆都大帝是阴间冥司主宰地狱的神灵。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灵之最高位,主管冥司,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类,死后均入地狱,其魂无不隶属于酆都大帝管辖,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阳司亲属如有为阴间鬼魂超度赎罪者,亦由酆都大帝决断赦免,发送鬼魂受炼升天。据南朝上清派宗师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记载:“酆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酆都北阴大帝为最下一层(第七层)中位。根据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显示,酆都大帝头戴王冠,庄重威严,背后有二旒冕。东汉时期,据于吉所撰《太平经·庚部之》记载:岁尽拘校簿上,山海陆地,诸祀丛社,各上所得、不用,不得失脱;舍宅 ...

阅读全文

东岳大帝,又名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黄飞虎说等。在传统汉族神话中,官方正统之中,泰山是青帝太昊的司职之一,故青帝又称东帝,为泰山神。在汉族民间传说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 的出生大权。泰山神作为泰山(广义泰山,或作太山、太和山,包含山东泰山、秦岭和巴山的泰山表述)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成为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中国汉族最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中,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 ...

阅读全文

阎王,即阎罗王,或称阎罗大王称阎魔王阎魔,即琰摩、琰摩罗,原系梵语之译音。阎王原是古印度神话中间的主宰,有兄妹双王之说,称兄治男魂,妹治女魂。以阎王作为的主宰,掌管地狱轮回,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早期只来了阎王一人,而后由治事分现为五人,其僚佐有八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岳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殿,殿均有主,称地府王。王各有名号,合称殿阎王。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转世成人,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受刑后转世成人。地狱王信仰是佛教东传后依附佛典而创的产物。唐代时, 佛 ...

阅读全文

 地府

地府,又称阴曹地府,人们最早对地府的称呼为:幽都。在中国古代传统神话与道教典籍中都有关于幽都地府的记载。中国人把世界万物分为阴阳两极,这就是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草木成精的说法,“藤精树怪”“石灵山鬼”,可以成精的包括但不限于石头草木,山川河流,只要是有灵气的世间万物,任何东西都可以变化成形。可以不拘泥于六道,但始终包含在阴阳的理论中。中国人把人类生存的空间分为天(阳)、地(阴);人分男(阳)、女(阴);时分昼(阳)、夜(阴);天分日(阳)、月(阴);在中国有三界之说,就是天庭、人间、地府;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每个人有三魂七魄。在周朝以前,人们就认为人有魂魄, ...

阅读全文

 雷泽

雷泽,亦作靁泽、雷夏泽。《山海经》雷泽有雷神。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舜渔于雷泽,即此。伏羲是中华民族乃至东亚不少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舜是中华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国家的圣祖,他们都与雷泽息息相关。雷泽,在历史上居于神圣地位,是养育中华先民的生命之泽。雷神居雷泽。《史记·五帝本纪》道:“舜耕历山(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闫什镇历山庙村西),渔雷泽”。又注引《山海经》道:“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所引与今《山海经》异。 [5]《山海经·海内东经》道:“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1]”鼓,敲击;吴西,吴地西部。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道:“雷泽当作震泽。”此以震卦所象为雷。 ...

阅读全文

 年兽

年兽,又名“年”,是中国民俗神话传说中的恶兽,最早出自清末民初的报刊文章《沪壖话旧录》,为天界一只被锁在石柱上的动物,由紫微星君看管。相传古时候,每到新年之夜就会有凶残的怪兽闯入村落吃人,故名年兽。之后人们发现年兽有三怕,即巨响、红色与火光,于是家家户户每年放爆竹、贴春联、点灯火用以吓跑年兽,这些习惯逐渐成为了过年的习俗。据《金刚钻报·说过年》记载,年兽的外形像狮子和狗的混合体,源于紫微高照年画。《铁报·年兽》中有载年兽体型庞大,头生独角。《大公报·年关考》中称年兽有一身雪白的毛,所到之处出现粉白色足印。《新民晚报·年的故事》之中则称年兽长着双头、四耳和八腿。《人民日报·过年的传说和风俗》提及 ...

阅读全文

 龙王

龙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龙王是古代龙神崇拜,海神信仰的产物。龙是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风和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史记·西门豹传》说河伯,而《楚辞》亦有河伯词,则知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中国学术界普遍认同“龙王”外来的观点,文献材料表明龙王形象自唐代开始在中国流行,而出土的谭副造释迦牟尼像背 ...

阅读全文

 精卫

精卫,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上古神话传说里,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儿,后溺水而亡,化作精卫鸟;另一说,女娃是上古的一个部落,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女娃部落遭到灭顶之灾,后化作精卫。据《山海经》记载:精卫婀娜多姿、长发飘逸、背生双翼,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样子有点儿像乌鸦。先秦时期,《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汉代,《列仙传》上卷记载 ...

阅读全文

 吉光

吉光,又称吉良、泽马,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兽名,一说神马名。是吉祥的象征。常与腾黄混淆在一起。吉光被认为是一种马,出生在大泽中,身体是白的,带着花纹,但是鬃毛是红的。有人认为它就是腾黄。一种说法认为,腾黄长得像狐狸,是一种野兽,而吉光长得像马;然而有些说法是反过来的。《海内洲记·凤麟洲》:“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燋。”晋·葛洪《抱朴子·对俗》:“腾黄之马,吉光之兽,皆寿三千岁。”《云笈七签》卷八四:“天马者,吉光、腾黄之兽也。”参见“吉良”。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

阅读全文

哮天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二郎神身边的神兽,辅助他狩猎冲锋,斩妖除魔,原型为白色短毛细犬,最早出现于宋代画家以“二郎搜山降妖”为题画的《搜山图》中,画中有白犬追捕妖怪情节的描绘,元代《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有蜀人见青雾中二郎神骑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的记述,《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称为狗儿,在元代《西游记杂剧》中称细犬或细狗,明代《二郎宝卷》中称为白犬神嗷 [2],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称之为“细犬”。清代《狐狸缘全传》记载为吼天犬。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首次以“哮天犬”命名,它是神兽也是法宝,每次杨戬放哮天犬,书中用的词汇都是“祭起哮天犬!”。所谓的“祭起”,一般祭起的都是法宝。说明哮天犬是可以 ...

阅读全文

 吉量

吉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马名。《山海经·海内北经》:“(犬封国)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郭璞 注:“量,一作良。”犬封国有一种颈鬣若雄鸡之尾、双目闪烁金光的神马,叫吉量马。它的毛色雪白,长鬣火红,头到尾共长一丈,蹄到背高八尺。乘坐此马,可获千年之寿。《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提到了一个奇肱之国,奇肱之国在一臂国的北部。那儿的人一根胳膊,三只眼睛,眼睛有阴有阳,阴在上,阳在下,常乘一种叫吉量的马。那儿还生长着一种鸟,长着两个头,羽毛是红黄色的。奇肱国的人,别看只一只手,但手很巧,能做各种捕鸟的小器具,以捕杀鸟禽;又能做飞车,乘风远行。商朝时,有一次那儿刮起很大的西风,把他 ...

阅读全文

 琼枝

琼枝,为传说中的玉树,出自于《楚辞·离骚》。《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洪兴祖 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仞,大三围,以琳琅为实。”明 杨慎 《艺林伐山·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 ...

阅读全文

 玉荣

玉荣,玉花,出处为《寿封庶子徐公八》。《山海经·西山经》:“ 黄帝 乃取 峚山 之玉荣,而投之钟山 之阳。” 郭璞 注:“谓玉华也。”《穆天子传》卷二:“天子於是得玉荣枝斯之英。”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七:“凤林采珠实,龙山种玉荣。”明 李东阳 《寿封庶子徐公八》诗:“撷玉荣於 峚山 ,擣沙砾於 卢莫 。”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