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山

 您搜索的关键字:

古名外方出,又名嵩高。为中国五岳之中岳。在河南登封县西北。汉班固《白虎通》卷三上曰:“中岳为嵩高者何?嵩言其高大也。”(《初学记》引其文曰:“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由太室(1440米)和少室出(1405米)组成。戴延之《西征记》云:“东谓太室,西谓少室,相去七十里,嵩高总名也。”嵩属夏禹建国之区,后世有禹妻生启化为石的传说,故其地有启母石、启母庙等遗迹。它位居中原,是古帝王游幸之地,据说汉武帝登太室时,从官听到呼“万岁”之声,故后世称此峰为万岁峰,又于其地建万岁亭,万岁观。道教视嵩为神仙洞府所在地和道士修行佳处,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六洞天。司 ...

阅读全文

峨眉最早以前,是我国一座著名的道教名,《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道教著作《抱朴子》卷十八中言:“黄帝……到峨眉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子既君四海,欲复求长生,不亦贪乎?’” 天真皇人何许人?据《五符经》说:“皇人身长九尺,玄毛被体,皆长丈余,发才数寸,居峨眉北绝崖之下”;“皇人住峨眉北,绝崖之下,苍玉为屋,黄帝往授三一五牙之法。”在传说中,天真皇人和道教主太上老君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前,轩辕黄帝在峨眉自天真皇人得道一事,被认为是道教之源起,纳入了正史。故宋太宗在赠峨眉对联时,上联曰:天真皇 ...

阅读全文

玉笥,峡江名,武帝南巡时,路过此,天降玉笥.遂称玉笥。玉笥方圆40平方公里,峰峦连绵不绝,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32峰。玉笥自秦代以来,历为方士、道士修真炼丹之所.成为江西道教名。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中列为“第十七法乐洞天”、“第七郁木福地”。玉笥风光绮丽,气象万千,蒙上了神秘的道家文化色彩,产生了许多迷人的神话传说。历代名流在中观光游览,流连忘返,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玉笥集自然胜景与人文奇趣于一身,像一位迷人的仙子,笑迎国内外游人香客。 玉筒峦起伏,奇峰林立,争高竞秀。著名峰有“三十二奇峰”,即大白峰、元皇峰、降真峰、三会峰、双龙峰、秦望峰、挂冒峰、 ...

阅读全文

四明又名句余,分布在宁波市西部的余姚、鄞州西南和奉化,平均海拔100-300米。因其大俞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四明主峰在嵊州市黄泽镇北部,海拔1012米(现调整为1018米)。景观入胜,层峦叠嶂,奇水秀,闻名遐迩。给这座绵亘七个县市的浙东名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据《剡录•水志》载:“四明境四周八百余里……东为惊浪之,西拒奔牛之垄,南则驱羊之势,北起走蛇之峭。”四明多峰,但若以高度来确定,当以海拔1021米的覆船为最。但因位于其南偏西的头,高峻挺拔,四面玲珑,独领风骚,而被冠名为 “四明主峰”。四明云蒸霞蔚, ...

阅读全文

天柱,亦称“皖”或“潜”,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县城西北部,汉武帝曾封为南岳。素有古皖之源、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地貌特征呈“七一水两分田”分布,是全国粮食大县和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县。舒席、雪湖贡藕、胡萝卜、石耳、生姜、天柱剑毫、瓜蒌子等名优特产闻名遐迩。花岗石、瓷土、优质黄砂、铁精砂、金红石、水能等蕴藏量十分丰富。主峰天柱峰,海拔1485米。四周有飞来峰、天狮峰、莲花峰、观音峰、黑虎峰等峰。有三祖寺、马祖庵、司元洞、渡仙桥、炼丹台、石牛洞等名胜古迹。中有“天柱云雾”名茶及瑞香木、鱼鳞木等多种珍贵植物。天柱,位于。境内风光神秀,奇绝瑰丽, ...

阅读全文

紫盖古称中岘,俗称琵琶(形似琵琶)襄阳城西南1公里处,东临汉江,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说伏羲陨落之后葬在南郡襄阳的岘中。世人为了纪念这位远古的伟大帝王在襄阳的紫盖上修建了石头建的伏羲庙。提到紫盖,不能不提到檀溪和鸭湖。《襄阳府志》说:“檀溪,县西四里,即汉先主所乘的卢越过之溪也。《水经注》:水出县西柳子下,东为鸭湖,湖之北渠,溪水所导也。北经汉阴台西,旁城北,注于沔。”“鸭湖,县城外望楚之北,水汇而为湖。《水经注》云: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檀溪水也,一水东南出即襄水也。《旧志》云:汉先主跃檀溪时经此。”古时檀溪湖(鸭湖)与汉水、襄水相汇合,碧波荡漾,水相映,风景如画,三国时刘备“马 ...

阅读全文

金华,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为道教全真道发祥地。因其“贵重而华美”得名,被誉为“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前为金华道观,后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陈子昂少年时代读书台。上古柏森森,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巧夺天工。金华既具有历史沧桑感,又不失现代休闲味,是度假旅游的好去处,堪称涪江中游的一颗明珠。走遍涪江两岸,无敌金华;揽尽世间风光,独数此美景。金华因其中的金华道观而得名,清末以来,统称金华,沿用至今。其名的来历,根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取“其贵重而华美”之意。物换星移,岁月沧桑,金华虽历经近1500年的盛衰变化,但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古风犹存,游人、香客往来不绝。 ...

阅读全文

天目古名浮玉,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天目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元和郡县志》记载:天目“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称,名曰天目”。是中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好地区。天然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1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1400米为落叶、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1400米以上为稀疏灌木。西天目南坡于1956年划为全国自然保护区,198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种繁多,其中乔木800多种。林木以古老、高大、稀有而闻名中国。有树龄1500年以上、五代同堂的公孙树──银杏;有清代即已发现而称为大树王的柳杉, 胸径 ...

阅读全文

桃源是道教的圣地,文化的中心。从西晋到晚明,以桃源为主的名胜古迹,代有声名。传为武陵渔郎问津之处。位于桃花溪口黄闻麓。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知县余良栋曾于此建亭,以陶记“后遂无问津者”句命名,并立“问津处”石碑于亭内,碑极高大,石质坚硬,书法遒劲,游者多喜摩读。亭不知毁于何时,仅有“问津处”三字石碑,后重建,规模大于旧亭。亭携江枕流,倚翠望绿,据有水之胜。游客登临,寻古探幽之情油然而生。上著名的人文景点有天宁碑院、桃川宫、水府阁、空心杉等。天宁碑院以唐代载记的天宁书院更名,分三梯布局,由碑坊、碑屏、碑石、碑亭、碑廊、碑室等组成。仿古院落式建筑群,碑院集民间石艺之大成,汇桃花源 ...

阅读全文

太鹤原名“青田”,又名“试剑石”、“丹”,为道教圣地三十洞天。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城北面。坡露岩广布,古松奇石众多,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题刻、古庙亭台是太鹤的特色。太鹤有历代和当代名人,如刘径、郑奎光、王崇铭、陈慕华、沙孟海、粟裕、傅杰、张爱萍等摩崖碑刻34处,文化内涵丰厚,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文化教育公园。太鹤以古松奇石为特色,为典型的低丘地貌,主峰海拔144.1米,坡露岩广布,古松奇石众多,太鹤古松大多数以松科松属的薄皮型高产马尾松,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太鹤以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所组成,为花岗岩岩株因地壳抬升,南侧瓯江流水强烈下彻而出露地表所形成。试剑石为花岗 ...

阅读全文

,又名紫金,位于南京市东北郊,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因顶常有紫云萦绕,又得名紫金,有“金陵毓秀”的美誉,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钟三峰相连形如巨龙,、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古有“钟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早在三国与汉朝就极负盛名。钟历经千年而郁郁葱葱,纳十朝君王和英雄豪杰而松青柏翠,融多元文化和数种天工而卓然于众之中,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系列于一之中,是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 ...

阅读全文

白石座落在桂平市城区以南35公里的麻垌北面8公里处,海拔650米,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宋代开始在上修建寺观,明代以后成为游览胜地。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并写了《白石游记》。“之东为独秀峰,孤峰插天,西为莲花蕊,又称鹅头峰,奇怪险阴,是白石的主峰,麓有寿圣寺,炼丹灶,不远处还有飞鼠岩,都是吸引游人的奇特景观。”白石洞洞厅飞石凌虚,千奇百怪,洞顶滴水,溅玉跳珠。往前行约百米,左有高3米多的石楼。楼口右边上方有一“棋盘”自石壁飞出,“残局”尚存。楼上石壁有石龙两条,鳞片玉甲,依稀可见。下楼往前行,便见众多钟乳、石笋,如玉树琼林。明张其绪游白石洞天记:“……历重门数十, ...

阅读全文

太白主体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连带西安周至县部分。它是秦岭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具低、中、高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太白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繁衍生息。自19世纪始,世界各地学者慕名纷纷前来太白考察,而太白已成为科考研究避暑旅游体育运动和教学实习的重要基地。太白 ...

阅读全文

西,又名逍遥,位于江西省新建县西部,被称为江南最大的“飞来峰”,是中国音乐发源地、道教净明宗发祥地。西是道教名,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二小洞天(曰“天柱宝极玄天洞”)和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八福地,西万寿宫为道教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庙观,宋元时期“净明宗”在这里发源。其梅岭以“翠、幽、俊、奇”著称,景色秀美,有翠岩禅寺,天宁古寺,紫阳宫、洪崖丹井、洗药湖、长春湖、皇姑墓、主峰、狮子峰、方志敏烈土墓等景区。西南北走向,绵延百余里。晋代南昌人许逊居官清廉,为民除害兴利,后弃官东归,于此中修道炼丹,着书立说,创“太上灵宝净明法”,白日飞升,人称许真君,其法后经弟子演传,至宋元时形成净明道 ...

阅读全文

洞阳又名黑糜峰,位于望城县境内。北距长沙市约30公里。主峰海拔590.5米,历史上释家将其列入长沙四大名,道家则将其列入三十六洞天。中云雾长封,翠光四滴,自唐代始,释道名家在此传法布道,遂名播远近。峰顶开阔,唐时兴建一道观,明代万历四年(1576)改建成佛寺,即洞阳寺。黑麋峰森林公园境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3%,曾因有“麋鹿满坡”而得名,现已发现野生动物71种,列为省级和国家级的有34种。黑麋峰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久以人文鼎盛著称。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23处。唐高僧及书法家怀素、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曾游历麋峰,至今墨迹犹存,唐大诗人刘长卿曾入寻幽访胜,有诗纪行。故道家称此为“洞阳”,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