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山

 您搜索的关键字:

会稽山洞,在今浙江省绍兴之会稽。《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淮 ,上会稽 ,探禹穴 。” 裴骃集解引张晏曰:“ 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 谢灵运《游山》诗:“幸游建德乡,观奇经禹穴 。” 唐李白《越中秋怀》诗:“何必探禹穴 ,逝将归蓬丘 。”指会稽宛委。相传禹于此得黄帝之书而复藏之。唐李白《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藏书地, 匡山种杏田。” 王琦注:“ 贺知章《纂山记》曰:黄帝号宛委穴为赤帝阳明之府,于此藏书。大禹始于此穴得书,复于此穴藏之,人因谓之禹穴 。” 禹于宛委山得黄帝金简书之说,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宋陆游《秋雨初霁徙倚门外 ...

阅读全文

 神荼

神荼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制伏恶鬼的神人,最开始出现在上古神话中。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戟。故中国民间称他为门神。表达了古代人民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中国民间传说,在远古时候, 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姓,神荼与郁垒俩便去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后来人们为了驱鬼避邪,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中国民间称他们为门神。神荼为左门神将军,银盔、银甲,手持浑铁点钢叉,面如生漆,两眼接耳,两眉朝天,颌下一部落腮胡须,切如铁线。神荼和郁垒也是五方鬼帝中的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 ...

阅读全文

在古代中国传说中,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灵的最高位置,主管冥司阴间天下的所有鬼魂。凡生生之类,死后均被打入到地狱,其魂魄无不隶属于酆都大帝管辖,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在重庆酆都县的东北,有一座平都山,后来也叫酆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葛洪在《元始上真众仙记》和《枕中书》中记载了“五方鬼帝”,文称:东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罗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冢山,中央鬼帝治抱犊山;而北方鬼帝为张衡杨云,治罗酆。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帝: 张衡、杨云,治& ...

阅读全文

 玉荣

玉荣,玉花,出处为《寿封庶子徐公八十》。《山海经·西山经》:“ 黄帝 乃取 峚之玉荣,而投之钟之阳。” 郭璞 注:“谓玉华也。”《穆天子传》卷二:“天子於是得玉荣枝斯之英。”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七:“凤林采珠实,龙山种玉荣。”明 李东阳 《寿封庶子徐公八十》诗:“撷玉荣於 峚,擣沙砾於 卢莫 。” ...

阅读全文

 玉膏

玉膏,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飨。”郭璞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汉·张衡《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明·无名氏《金雀记·定婚》:“天台有路通 蓬岛 ,绝胜 裴航 碾玉膏。”宋·苏轼《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鲫堆盘荇菜鲜。”《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 ...

阅读全文

 甘渊

甘渊,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 之外, 甘水 之闲,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渊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甘者, 甘水 出焉,生 甘渊 。” 袁珂 校注:“所谓 甘渊 、 汤谷 、 穷桑 盖一地也。”海外东经《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荒东经《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2]大荒南经《山海经.大 ...

阅读全文

刘海蟾,仙人名。全真派道教北五祖之一。中国民间信奉的准财神,也是九路财神之一。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列仙全传》卷七略云:刘玄英,号海蟾子,初名操,事刘守光为相。一日忽有道人来谒,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之几上,累十卵于钱若浮图之状。海蟾惊异之、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殆甚于此。”海蟾繇此大悟,遁迹于终南山下,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为鹤,飞冲天。刘海蟾,世界道 ...

阅读全文

开明兽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出处是《山海经·海内西经》:“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 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昆仑山守护神(天兽),是天界守门的某种动物,能看守天门的生物必然很强。《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巨大的昆仑有九道门,守门的就是开明兽,它们具有相当勇猛的性格,身体象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是表情肃穆,始终瞪大眼睛环视昆仑,不让任何异常生物进入昆仑,保护了昆仑的和平安宁。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