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母

 您搜索的关键字: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纪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 ...

阅读全文

 

尧,又称唐尧。帝喾之子,伊祁姓,名放勋,初封于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后徏于唐,辅佐其兄挚,号陶唐,谥曰尧,史称唐尧。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晚年,尧辟位,由舜继天子位。辟位二十八年后,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安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谥号为尧,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帝尧出世尧是谥号,本名祁放勋,出生在黄帝世家,是黄帝12个得姓儿子祁姓儿子(由于迁居于封地也称徙祁、伊祁)的后裔。受封于唐十三岁时尧受封陶( ...

阅读全文

 嫘祖

嫘祖,也写作傫祖、雷祖或累祖,是中国史前社会传说中的人物之一,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一说玄嚣生为方雷氏女节)。玄嚣之子蟜极,蟜极之子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先秦,《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妻雷祖,生昌义。”战国,《世本·卷一帝系篇》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汉代,《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9]。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

阅读全文

 夸父

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又名博父、举父,夸父是幽冥神、地后土(厚土娘娘)的孙儿。据《山海经》记载,夸父形体巨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夸父存在兽、人、神三种形态。他不怕困难、英勇无畏,有着为民着想、为民造福的精神。先秦时期,《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右手拿着青蛇,左手拿着黄蛇。夸父和太阳赛跑,最终在路上渴死了);《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大荒之中,有山 ...

阅读全文

道教创立以后,西王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民间俗称“王娘娘”。“西王”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穴处昆仑之丘。”《山海经》中西王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在道教形成和发展中,一直是很重要的角色。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曰“太真西王”,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后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又宣称她是自“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 ...

阅读全文

 嫦娥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又名恒我、恒娥、 [2]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商朝卦书《归藏》。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淮南子·览冥训》。东汉时期,嫦娥与羿的夫妻关系确立,而嫦娥在进入月宫后变成了捣药的蟾蜍。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回归为女儿身。汉画像中,嫦娥人头蛇身,头梳高髻,身着宽袖长襦,身后长尾上饰有倒钩状细短羽毛。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被描绘成绝世美女。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曾把宠妃张丽华比作嫦娥。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用嫦娥夸赞邻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商朝卦书《归藏》记录了“嫦娥奔月”的最原始版本,然而《归藏》失传已久,仅存秦简《归藏·归 ...

阅读全文

 娥皇

娥皇又称娥肓、娥娙,姓伊祁氏,中国上古人物。因出生于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顺平),而姓伊祁氏,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孙女、唐尧伊祁放勋的长女,和妹妹女英同时嫁给了虞舜姚重华。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商均。舜父顽,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因娥皇女英的帮助而脱险。后舜帝南巡苍梧而死,崩葬九嶷山。二妃千里寻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竹上生斑,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娥皇又作娥肓、娥娙。相传为尧之女,舜之正妃。引自《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0页。娥皇:中国上古人物,华夏族,帝喾的孙女、帝尧的长女,帝舜的妻子。她又称娥肓、娥娙,姓伊祁氏,和妹妹女英同时嫁给了帝舜。她 ...

阅读全文

 常羲

常羲,一称“常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之。常羲是生育月亮的女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常羲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出自《山海经》。《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为什么月要调和阴阳?这是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和现代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所谓公历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所谓夏历),是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合历是指同时参照太阳和月亮(太阴)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由于太阳的周而复始的公转决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循环,所以要根据太阳的运 ...

阅读全文

《离魂记》是唐代作家陈玄祐创作的传奇。此篇讲述了清河女子张倩娘与太原王宙私奔的故事。张倩娘与王宙青梅竹马,倩娘父亲张镒曾言将倩娘许配王宙为妻。待二人成年以后,张父却将倩娘许给他人。王宙在受此打击后,怀着悲痛之情远走京城。倩娘得知爱人离去,便决然随他而去。二人在外生活了五年,并育有两子。因倩娘思念父之故,王宙便携妻子一同返回衡州,向家人请罪。及至家,张父深感怪异,因为女儿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从未离开家门半步。待两个倩娘相见后,二人身体合二为一,只是衣裳多了一层。此时真相大白,原来是倩娘的魂魄追随恋人,非真实的倩娘。全篇构思奇特,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颂了他们反 ...

阅读全文

《无双传》是唐代薛调所著传奇小说,为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调所著。该小说讲述了唐德宗建中年间刘震的女儿无双,与刘的外甥王仙客恋爱的故事。作者薛调(约829~872)。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西南)人。父薛膺﹐任婺州刺史。唐宣宗大中朝进士擢第。美姿貌﹐人号“生菩萨”(《唐语林》)。本篇写唐德宗建中年间刘震的女儿无双﹐与刘的外甥王仙客恋爱的故事。二人青梅竹马﹐情深义笃。王也希望以无双为媳﹐临终对刘震重加付托。但王仙客身世孤寒﹐刘震则“位尊官显”﹐因而有毁约之意。其後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入京作乱﹐德宗仓皇出奔﹐刘震疾召仙客押运财物出京﹐并许嫁无双。继而刘震陷贼\﹐受伪职。乱平後﹐夫妇均被处极刑﹐无 ...

阅读全文

 后土

后土,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中央之神。道教神话中的“四御”/“六御”尊神之一。早期在《左传》《礼记》《淮南子》中,大致称后土为共工氏之子,为中央之神,性别尚未明确。 [8]在东汉时期,王逸注解《楚辞》时又称后土为幽都之王。在汉代以后逐渐确立为女神,《宋史·礼志七》中记载,北宋政和六年宋徽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享受同玉皇大帝一样的仪礼规格。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2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祗於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焉。”宋代以后,道教列为“四御”尊神之一,宣称后土神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至此,后土的女神身份确立了下来,民间又称之为“后土娘娘”。道教将其尊 ...

阅读全文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虚构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该剧取材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和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3]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每剧四折的体例,文 ...

阅读全文

《绣襦记》,中国戏曲。明代徐霖撰(另有薛近兖、郑若庸撰两说),共四十一出。《绣襦记》是在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宋元南戏《李亚仙》、元杂剧《郑元和风雪打瓦罐》、《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及朱有燉杂剧《曲江池》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描写得最为细致完整。围绕李、郑的遭遇,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中的门阀观念,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冷酷和虚伪。李亚仙的心地善良和忍辱负重、胸怀大志的性格,刻画得也较成功。结构精练,较少枝蔓,是同类题材创作中较为完美的一部剧作。明万历年间,又据此改编为小说,广为流传,近世许多地方戏据此改编为传统剧目。书生郑元和,奉父命上京应试。在京城结识了妓女李亚仙,双方爱上了。后来郑元和床头金尽, ...

阅读全文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有《元曲选》等刊本,写妓女李亚仙与郑元和相爱,元和金尽被逐,沦落街头以为人送殡唱挽歌谋生。其父认为有辱家门,痛加杖责。李亚仙救他脱离危难,助他奋志读书上进。杂剧取材于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 ,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原作有所提高,对后世演出的《绣襦记》有着直接影响。剧写洛阳府尹之子郑元和奉父命上京赶考,在曲江池与妓女李亚仙相遇,一见钟情。郑钱花光后被鸨逐出,靠为丧家唱挽歌为生。后被郑父毒打,几致死。亚仙救治元和并帮助他中了状元,二人终成为美满夫妻,经亚仙劝解,郑元和父子也和好如初。故事在唐代即已流传,当时白行简将其改写成传奇《李娃传》。当世和后世以此为题材的戏剧作品还 ...

阅读全文

《李娃传》是唐代文学家白行简所创作的一篇传奇(小说)。成书于唐代,收录于《太平广记》。《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青楼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李娃传》的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充满戏剧性的变化,而结构非常完整、叙述十分清楚,其主要人物李娃的性格也比其他传奇作品显得丰富既有承接又有变化。《李娃传》是中唐时期传奇繁荣阶段的代表作,后世有许多戏曲改编自《李娃传》。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了科举考试,一位出身地方名门的年轻人只身来到了长安。在长安他迷恋上了平康坊的妓女李娃,遂如胶似漆往来于妓馆。可是,金钱用完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